【科技農業】
工研院「2026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 展望前瞻與智慧科技應用趨勢
工研院「2026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 展望前瞻與智慧科技應用趨勢
2025-10-29

 

▲工研院舉辦「眺望2026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10/29日下午「前瞻與智慧科技應用趨勢展望」場次,聚焦AI應用、數位轉型與永續發展的全球趨勢與在地實踐。(圖/工研院提供)

 

【勁報記者羅蔚舟/新竹報導】
在全球AI浪潮強勢推動下,半導體與智慧科技產業正邁向全新階段。工研院舉辦的「眺望2026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橫跨兩週登場,今(10/29)日下午舉行的「前瞻與智慧科技應用趨勢展望」場次,聚焦AI應用、數位轉型與永續發展的全球趨勢與在地實踐。

 

此場次邀請多位重量級講者,從醫療創新、產業策略到國家政策層面,全面剖析智慧與永續轉型的關鍵動能與實務經驗。由秀傳醫療體系郭昭宏副營運長開場,分享AI驅動智慧醫院的實務應用與營運轉型。後續講者則深入探討德國從製造導向邁向創造導向的政策轉型、日本「統合創新戰略2025」在前瞻技術布局的策略佈局、英國結合數位轉型與淨零政策的整合模式,以及新加坡「智慧國家2.0」計畫在提升城市韌性與市民福祉方面的推動成果,展現全球多元智慧化發展的前瞻視野與行動路徑。

 

工研院表示,「前瞻與智慧科技應用趨勢展望」場次各議題摘要與講者觀點如下:
█智慧永續醫院新典範:AI驅動醫療場域創新與營運優化
秀傳醫療體系副營運長暨高雄醫學大學教授郭昭宏以「智慧永續醫院新典範:AI驅動醫療場域創新與營運優化」為題發表專題演講,從第一線醫療實務出發,分享AI如何在醫療場域中落地應用,推動診療流程優化、資源配置效率提升,並結合永續理念導入智慧管理系統,打造兼具效率與韌性的智慧醫院新樣貌。

在全球淨零碳排與醫療永續的趨勢下,智慧永續醫院(Smart & Sustainable Hospital)已成為醫療創新的核心。AI人工智慧結合物聯網、邊緣運算(Edge Computing)與智慧對話系統(Chatbot),正重新定義醫療服務——從臨床照護、管理決策到環境永續。

在節能減碳方面,AIoT透過感測器與即時資料分析,建立精準的能源與碳排監測系統,主動調節空調、照明與醫療設備,實現智慧節能。邊緣運算則讓資料在現場即時處理,減少上傳雲端所需的能耗與延遲,同時保障病患隱私。這種「近端智慧運算」兼具效率與永續價值。

在醫療流程上,AI預測模型可優化門診調度、智慧分流與遠距追蹤,降低不必要的就診與交通碳排。Chatbot則提供智慧諮詢與健康管理,協助病患在家完成症狀初篩、用藥提醒與健康教育,推動「少就醫、更健康」的綠色醫療。

智慧永續醫院是以資料驅動決策、以永續為核心的系統性轉型。透過AI、AIoT與邊緣運算的整合,醫療機構可同步達成智慧經營與低碳永續的雙重目標,打造以病患為中心、以地球為責任的綠色醫療生態。

 

█從「德國製造」到「德國創造」:政策催生跨域創新與產業突破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研究經理王寶苑以「從『德國製造』到『德國創造』:政策催生跨域創新與產業突破」為題發表專題演講,深入解析德國如何透過政策轉型,從製造導向邁向創新驅動的發展模式。她指出,在全球科技與產業競爭加劇的背景下,德國正積極由傳統製造強國轉型為創新引領者,透過多元政策設計與創新機制,推動跨域整合、加速研發成果落地,進一步開創新興商機與提升全球競爭力。

王寶苑指出,德國政府推動創新轉型的關鍵政策工具包括多項具代表性的制度設計。包括「真實世界實驗室(Real Labor)」作為政策沙盒場域,讓創新技術能在真實社會情境中進行測試與調整;「研究校園(Forschungscampus)」則透過長期的公私協力,促進科學界與產業界在「同一屋簷下」共同研發高風險、高潛力的前瞻技術,加速成果應用與產業化進程。

此外,「資料空間(Data Space)」計畫建構出資料共享與信任框架,支撐跨領域的數位轉型與AI應用發展;而「人機協作行動方案」近年來則聚焦於AI與機器人在製造、照護等領域的實務導入。這些多元機制展現德國如何從制度面支持創新加速與跨域合作,並強化技術與社會的連結。

 

█日本重塑競爭優勢新思維:推進前瞻科技布局與永續發展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研究經理張峻菁深入剖析日本如何因應數位霸權競爭與嚴峻經濟安全環境,透過政策統籌協調與技術投資,強化全球競爭力,並推動智慧與永續雙軌發展。

張峻菁指出,日本面臨規則為本的國際經濟秩序動搖、數位強權主導新科技秩序形成、前瞻領域競爭加劇,以及能源戰略重要性提升等四大挑戰。為此,日本制定《經濟安全保障推動法》,以強化自主性與不可或缺性為目標,鞏固產業與技術根基,確保產業韌性。政府並以「統合創新戰略2025」為年度行動方案,聚焦三大方向:推動前瞻技術研發、強化知識基礎與人才培育,以及建構完整創新產業鏈。揭示2040年經濟產業政策新主軸以「擴大國內投資、加速創新發展、提升國民所得」為總體目標。

在前瞻科技方面,日本整合政府、學研與產業資源,聚焦AI、量子技術與核融合能源等領域,期解決2030年重大社會挑戰。通過《人工智慧技術研發及應用促進法》(AI法),目標打造「全球最可信賴AI研發與應用環境」,強調「AI for Science」,透過AI基礎模型加速生命科學、材料等領域研究創新,並與美國合作共同開發科學基礎模型。量子技術目標2030年達成日本國內使用者1,000萬人、帶動產值約50兆日圓,透過「量子與AI融合技術商業開發全球研究中心」(G-QuAT)推動應用,並參與ISO國際標準之制定。

在跨域應用方面,日本整合健康醫療、環境能源、智慧製造等領域,實踐超智慧社會(Society 5.0)。例如,健康醫療結合AI與生物科技加速藥物開發;智慧製造透過AI提升生產效率;環境能源以核融合與碳中和技術貢獻減碳。日本將運算技術(量子電腦、先進半導體)、潔淨科技(鈣鈦礦、全固態電池)、生物科技(合成生物學)等列為經濟安全保障重要技術。

張峻菁建議,臺灣可借鏡日本的策略整合思維,將產業防衛(Protection)、產業振興(Promotion)與國際連結(Partnership)三者有機結合,針對AI、量子、先進運算、生技等關鍵領域,規劃從基礎研究到產業化的完整政策支援體系,結合半導體、ICT等在地優勢,強化供應鏈韌性,並與理念相近國家建立「Run Faster Partnership Framework」,打造長期產業競爭力。

 

█英國智慧與永續雙軸新戰略:建構政策體系與科技創新應用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產業分析師林柏君以「英國智慧與永續雙軸新戰略:建構政策體系與科技創新應用」為題發表專題演講,深入解析英國如何以數位與永續為雙主軸,推動經濟轉型與社會發展,並從政策制度到技術應用全面布局。

林柏君指出,面對數位轉型與氣候變遷的雙重挑戰,英國政府整合數位戰略、AI政策與永續目標,形成智慧與永續(Sustainable)雙軸戰略,作為驅動經濟與產業轉型的重要架構。該戰略以2050年實現淨零碳排為核心目標,透過數位科技導入,推動綠色轉型並縮減數位落差。

她進一步說明,英國將雙軸戰略應用於醫療、交通與環境三大領域,創造實質效益。例如,在醫療領域透過AI診斷與遠距醫療,搭配永續供應鏈管理,協助英國國民保健署(NHS)實踐綠色醫療;交通方面,透過感測器網絡蒐集即時運輸數據,建構數位雙生模型,強化碳排監控與智慧規劃能力;環境領域則運用衛星數據與AI進行土地監測與生物多樣性風險評估,支持企業符合法規要求並強化永續投資決策。

林柏君強調,英國的雙軸戰略展現了從政策架構到應用落地的高度整合能力,不僅促進科技創新,也創造新市場與產業機會。建議臺灣可借鏡英國經驗,推動跨部會整合與政策協同,加速科技導入永續轉型場域,強化在全球綠色與數位經濟中的競爭優勢。

 

█新加坡智慧國家發展新路徑:實踐城市創新與永續發展方案
面對氣候變遷與數位轉型等挑戰,新加坡於2024年啟動「智慧國家2.0」計畫,以「人民能透過科技無縫過上有意義且充實生活」為核心願景,展現智慧與永續並行的國家戰略。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分析師林益樑指出,新加坡透過建構全國性數位基礎設施,整合跨部門數據資源,形成「數據驅動決策、科技強化韌性」的治理模式,並運用AI、物聯網及數位雙生等技術,打造高效且永續的智慧城市系統。

在應用層面,新加坡推動智慧健康生態系,運用AI與資通訊技術優化醫療照護;在能源治理上發展智慧電網與再生能源,加速低碳轉型;在產業發展上結合AI與機器人技術,協助中小企業提升生產力與數位化能力。同時,新加坡在AI治理、資安防護與數位包容等面向,也建立兼顧創新與倫理的框架,推動全民共享的智慧永續社會。

林益樑總結指出,新加坡以科技槓桿突破資源限制,打造兼具創新與韌性的智慧國家發展模式,為台灣推動智慧永續轉型提供重要啟示與參考。

台鐵
高鐵
即時新聞:
輔英科大
台南觀旅局
彥星
新北市交通局
台中市勞工局
臺中市政府建設局
東海大學
修平科大 
華盛頓中學
郵政金融卡
希望廣場
農業易遊網
空氣品質監測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