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眺望2026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橫跨兩週登場,29日上午舉行「產業群聚及園區發展」場次,聚焦掌握全球產業群聚及園區發展新趨勢與機會。(圖/工研院提供)
【勁報記者羅蔚舟/新竹報導】
當全球經濟與科技快速演變,產業發展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與轉型壓力之際,工研院舉辦的「眺望2026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橫跨兩週登場,今(10/29)日上午舉行的「產業群聚及園區發展」場次,聚焦掌握全球產業群聚及園區發展新趨勢與機會。
眺望2026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產業群聚及園區發展」場次,主要係探討在產業變局下,群聚演化、園區營運與跨域創新的關鍵契機,協助企業與政府前瞻佈局,掌握下一階段的發展脈動。以下是各議題摘要與講者觀點:
█虛實整合新群聚,打造具韌性的創新生態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副研究長陳嘉茹進行「群聚進化論:解析群聚趨勢,掌握變動契機」演講中,提到群聚發展未來將朝向「虛擬群聚」、「韌性群聚」方向邁進。群聚透過提升群聚認同(Cluster Identity)、培養雙元能力(Ambidexterity)、創造共享價值(Creating Shared Value)達到韌性體質,並運用ICT讓企業即使分散在不同地區,也能即時協作、資料互通,讓跨區域的組織在虛擬空間中重現傳統群聚的互動效果。並提醒應避免「高科技近視」,群聚不論是高科技或成熟群聚最重要的是有自我更新與再創造的內在機制,均具備發展的創新潛力。
█園區轉型六大關鍵 打造創新驅動新節點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分析師蔡佳樺進行「園區新視界:透視園區運營,剖析核心挑戰」演講中,提到現代園區已從傳統的製造與土地供給角色,轉型為驅動創新、串聯產業生態的重要節點。會中歸納未來發展的六大關鍵方向—國際合作、AI與新興科技、永續與包容、產學研創新生態、科技與城市融合、以及政策誘因與制度保障,並分享多國推動園區轉型的案例。期許臺灣園區能以此為借鏡,掌握「六大關鍵 × 軟硬整合」的核心思維,引導產業在國際鏈結與在地深化之間找到新的成長契機。
█迎戰VUCA時代 跨域合作啟動集體創新引擎
臺大智慧生活科技整合與創新研究中心策略長賴宏誌進行「跨域生態系:建構超級群聚,驅動集體創新」演講中,提到面對 VUCA 時代的高變動與高不確定環境,企業需由「供應鏈」與「群聚」再進化為「生態系」,透過跨域合作與集體商轉形成「超級群聚(Supercluster)」。他建議政府成立跨部會策略性生態系發展單位,並擘劃十年藍圖,結合科研、融資與政策誘因,推動公私協作以強化臺灣整體創新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