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農業】
AI讓能源更聰明! 工研院展示電網新世代的綠色智慧
AI讓能源更聰明! 工研院展示電網新世代的綠色智慧
2025-10-16

 

▲工研院在經濟部能源署支持下,於TIE創新經濟館展出綠能技術,展現AI應用於能源管理。圖左起:經濟部能源署組長陳崇憲、工研院院長劉文雄、工研院綠能所所長劉志文、工研院綠能所組長劉陽光、工研院綠能所副理宋鴻均。(圖/工研院提供)

 

【勁報記者羅蔚舟/新竹報導】
2025年臺灣創新技術博覽會(TIE)「創新經濟館」10/16日盛大開幕。今年首度由經濟部產發署召集中企署、技術司、能源署及國營司共同策劃,以「AI生態系.串流百工百業」為主軸,展現AI為能源轉型與產業升級注入新動能。本館聚焦五大信賴產業──半導體、智慧機械、次世代通訊、精準健康與能源轉型──展出169項成果,並打造「AI應用」與「能源轉型」雙主題專區,呈現AI在綠能、生質能、氫能與電網管理中的智慧角色。其中,工研院推出的「聚合多元資源虛擬電廠驗證平台」與「冷能需量反應管理系統」,展現AI讓能源更靈活、更聰明,為綠色科技注入新生命,成為全場焦點。

 

▲工研院研發「冷能需量反應管理系統」,以AI智慧分析冷凍空調運作,實現無痛節能,榮獲2024 R&D 100與2025美國愛迪生獎,展現臺灣AI能源管理實力。(圖/工研院提供)

 

經濟部能源署組長陳崇憲表示,AI正在改變人類與能源的關係,使節能從過去的口號,轉變為具備主動學習與即時反應能力的智慧系統。隨著再生能源滲透率持續攀升、電網穩定性成為轉型關鍵,AI的導入可望透過預測與自動化調度機制,為能源系統提供即時且高效的解方。例如,此次於「AI應用專區」中展出的「冷能需量反應管理系統」,可智慧分析冷凍空調等高耗能設備的運轉行為,自動優化能源使用、食品安全與舒適度平衡;而「聚合多元資源虛擬電廠驗證平台」則整合太陽光電、儲能、備援電力、電動公車等分散資源,透過AI預測與即時調度,提升電網韌性,實現能源「懂得自我調度」的目標。他並指出,今年創新經濟館同步規劃「能源轉型專區」,展示氫氨能應用、太陽光電、生質能與低碳冷媒空調技術,展現臺灣邁向永續能源島的決心。

 

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所長劉志文表示,透過AI,讓能源能夠自己思考、自己調度,甚至自己學習。工研院的「聚合多元資源虛擬電廠驗證平台」具備資源預測、決策與控制能力,可整合太陽能、儲能及可調負載,根據市場條件進行動態排程,逐步應用至商場冷鏈、電動車充電樁與公共建築,打造更彈性的綠色電網。同時,榮獲2025年美國愛迪生獎的「冷能需量反應管理系統」,更展現AI在節能應用的國際級實力。該系統以AI演算法優化冷凍空調運轉,在不影響食安與舒適度的前提下主動節能,並支援能源聚合商參與需量反應市場,為業者創造節能與收益雙贏。他強調,這些技術不僅是節能工具,更是邁向淨零排放的「智慧夥伴」,象徵AI與能源融合後的嶄新時代。

 

今年創新經濟館充分展現臺灣在能源管理科技的創新實力,也彰顯AI於提升能源效率與系統韌性中的關鍵角色。展望未來,工研院依據「2035技術策略與藍圖」,將持續以永續環境為核心,推動跨領域整合與技術落地,打造具全球競爭力的綠能產業生態系,為臺灣邁向淨零永續目標奠定基石。

台鐵
高鐵
即時新聞:
新北市交通局
台中市勞工局
工研院
中油高雄
台中市文化局
台中教育局
臺中市政府建設局
東海大學
修平科大 
華盛頓中學
郵政金融卡
花博
空氣品質監測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