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農業】
工研院52週年院慶暨第14屆院士授證 創新週推出「價值創新」技術特展
工研院52週年院慶暨第14屆院士授證 創新週推出「價值創新」技術特展
2025-09-15

 

▲工研院公布第14屆院士。圖左起:臺大醫療體系管理發展中心主任暨臺大醫學院小兒科特聘教授倪衍玄、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董事長蔡長海、台積公司執行副總經理暨共同營運長米玉傑、副總統蕭美琴、中鼎集團總裁余俊彥、台積公司前技術研發暨企業策略發展資深副總經理羅唯仁、工研院董事長吳政忠、工研院院長劉文雄。(圖/工研院提供)

 

【勁報記者羅蔚舟/新竹報導】
工研院今(9/15)日舉辦「工研院52週年院慶暨第14屆院士授證典禮-創新週開幕」,今年共有五位新科院士獲頒殊榮,涵蓋半導體、工程營造及生醫醫療領域,分別為台積電執行副總經理暨共同營運長米玉傑、中鼎集團總裁余俊彥、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董事長蔡長海、台積電前技術研發暨企業策略發展資深副總經理羅唯仁,以及臺大醫療體系管理發展中心主任暨臺大醫學院小兒科特聘教授倪衍玄。

 

▲工研院舉辦「52週年院慶暨第14屆院士授證典禮-創新週開幕」,新任院士與歷任院士共同合影。圖前排左起:歷任院士魏哲家、楊振通、苗豐強、工研院董事長吳政忠、經濟部部長龔明鑫、副總統蕭美琴、總統府資政林信義、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歷任院士王康隆、楊育民、林健男。圖後排左起:經濟部產業技術司司長郭肇中、歷任院士童子賢,以及新任院士包括臺大醫療體系管理發展中心主任暨臺大醫學院小兒科特聘教授倪衍玄、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董事長蔡長海、台積公司執行副總經理暨共同營運長米玉傑、中鼎集團總裁余俊彥、台積公司前技術研發暨企業策略發展資深副總經理羅唯仁、歷任院士蕭慈飛、海英俊、陳適安、工研院院長劉文雄。(圖/工研院提供)

 

蕭美琴副總統特別蒞臨工研院「價值創新.ITRI前行」特展,參觀工研院將AI應用在百工百業的成果,並於典禮致詞表示,工研院長年扮演臺灣科技創新的推手,見證臺灣在半導體、生醫與工程等關鍵領域的突破。她特別恭賀五位新科院士的卓越成就,肯定其對國家產業發展的貢獻。副總統強調,臺灣總能在挑戰中創造奇蹟,工研院正是連結產官學研的重要平臺,在傳統工業、AI應用、醫療健康等領域展現關鍵影響力。她期許工研院持續努力,成為改變世界、讓臺灣更好的力量。

 

副總統並逐一肯定五位新科院士的貢獻。她表示,米玉傑院士在先進半導體研發與製造上貢獻卓著,推動設備供應鏈本土化;余俊彥院士帶領中鼎工程布局全球,展現臺灣工程競爭力;蔡長海院士推動新藥、基因及AI研發,奠定臺灣生醫的國際地位;羅唯仁院士突破技術瓶頸,取得全球專利,帶動供應鏈成長;倪衍玄院士則在B型肝炎防治與兒童健康政策上成就卓越。副總統強調,五位院士實至名歸,也象徵臺灣在半導體、工程與生醫領域的持續突破與國際影響力。

 

▲工研院舉辦「2025 ITRI Innovation week 工研院創新週」開幕,將分別在新竹、臺南展開涵蓋智權與新創、技術創新與成果展示,透過論壇與交流促進跨域合作、產業升級。圖左起為工研院常務董事李德財、立法委員林思銘、立法委員鄭正鈐、工研院董事長吳政忠、經濟部部長龔明鑫、副總統蕭美琴、總統府資政林信義、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工研院董事方振仁、工研院院長劉文雄、工研院院友會名譽理事長許金榮。(圖/工研院提供)

 

工研院董事長吳政忠致詞時表示,今年適逢第14屆院士授證典禮,表彰在產業上具有卓越貢獻的菁英。本屆新任院士涵蓋半導體、工程營造、生醫醫療等關鍵領域,展現臺灣在先進製程、工程永續與醫療健康上的厚實能量,不僅強化科技實力,更提升國際影響力。他並指出,近5年全球發生了幾件非常重大的事件,包括COVID-19疫情、烏俄戰爭與OpenAI 帶動的生成式人工智慧崛起,都正加速全球格局重塑。未來生成式AI與晶片將會是各個產業創新的核心,這也是臺灣的契機,尤其臺灣在晶片製造與AI人才上的厚實基礎,正好符合全球發展重心。

 

工研院52年來始終與政府政策、產業需求並肩同行,從半導體、資通訊到五大信賴產業,持續推動AI化與數位雙軸轉型。展望未來5到10年,工研院將不僅著眼於關鍵技術,更要推動跨域系統整合,率先投入人形機器人、無人機及無人載具等領域,承擔產業尚未投入的前瞻任務,為臺灣搶佔國際先機。今年首次舉辦的「ITRI Innovation Week 工研院創新週」,正是把院內研發成果整合呈現給國內外產業的重要平台,期待鏈結更多夥伴、深化合作,讓科技創新成為產業升級與國家競爭力的動能。

 

▲工研院「52週年院慶暨第14屆院士授證典禮-創新週開幕」,副總統蕭美琴蒞臨「價值創新 ITRI前行」特展,了解工研院將AI應用在百工百業的成果。圖前排左起為工研院院長劉文雄、工研院董事長吳政忠、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台積公司董事長暨總裁魏哲家、副總統蕭美琴、總統府資政林信義、經濟部部長龔明鑫、經濟部產業技術司司長郭肇中、工研院副總暨行銷長林佳蓉。(圖/工研院提供)

 

五位新科院士也在典禮中致詞發表感言。米玉傑院士表示,能當選第14屆工研院院士是莫大榮譽與肯定。他回顧30年職涯中,在台積電與團隊突破技術瓶頸、開發全球領先的半導體技術,並期許自己持續推動創新,也期待工研院持續引領臺灣科技與產業邁向更光明的未來。余俊彥院士表示,這不僅是對他個人的肯定,更是對工程產業的一大鼓舞。他提到,中鼎採用工研院技術,在南科打造全球首座將工業廢水再生回用至半導體製程的再生水廠,樹立了綠色工程典範,感謝工研院一直以來的支持。蔡長海院士強調,工研院是臺灣頂尖的應用研究機構,擁有強大的研發能量。未來希望結合工研院、學術界、醫療界、產業界,發展精準智慧醫療、人工智慧、新藥開發,攜手打造全球領先的生醫產業。

 

羅唯仁院士提到,工研院培育了無數成功企業,對社會貢獻深遠;他認為AI將帶來新一波產業契機,並深信工研院能統籌「晶片」、「資料中心」與「應用軟體」,打造世界級平台。倪衍玄院士則說,臺灣的優勢在於跨領域整合,工研院能結合生技、資通訊與AI,帶動難以取代的競爭力;他期望工研院持續扮演領頭羊角色,推動創新落實,為全民健康帶來新價值。

 

「2025 ITRI Innovation week工研院創新週」自9月15日起連續五天舉辦,從「院士會議」、「2035跨域創新」、「智慧醫療」、「南方產業轉型」到「機器人&無人機」論壇,匯聚國內外專家剖析科技趨勢。期間同步舉辦「智權新創周」,以智財策略結合新創能量,鏈結全球市場機會。創新週亦推出「價值創新.ITRI前行」技術特展,展示「AI百工百業亮點技術」,呈現創新如何落實於產業與社會。

 

  

台鐵
高鐵
即時新聞:
工研院
中油高雄
台中市文化局
勞動部桃竹苗
新竹縣政府
台中教育局
新竹市政府
臺中市政府建設局
東海大學
修平科大 
華盛頓中學
郵政金融卡
空氣品質監測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