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合照。圖左起:國研院營運推廣室張龍耀主任、成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杜翌群教授、太豪生醫陳榮泰總經理、國研院蔡宏營院長、國研院科政中心黃錫瑜主任、Phallow Nature學研新創團隊劉崇賢共同創辦人、高雄科技大學海洋生物技術系許德賢教授、國研院科政中心王玳琪組長。(圖/工研院提供)
【勁報記者羅蔚舟/竹科報導】
國科會轄下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國研院科政中心)今(9/9)日正式發布「新型態產學互助創新平台」,簡稱HUZU(互助)平台。該平台是專為科技人才設計的一站式AI資訊系統,可輔助撰寫創新創業商業計畫書、分析學研技術與商業需求,並協助產學人才媒合,將助力我國科研團隊加速商業化進程,促進創新應用的發展。
▲國研院科政中心王玳琪組長簡報。(圖/工研院提供)
國研院科政中心長期以活絡學研創新生態系為使命,自2013年起執行「創新創業激勵計畫」(from IP to IPO program, FITI),至今已邁入第13年,總計輔導超過4,600位創業青年、近1,000個新創團隊,促成550間新創公司成立,募資總額達新臺幣125億元。自2022年底生成式AI出現後,科政中心的研究團隊就開始分析10年來累積的輔導紀錄、研究成果及人才資料庫,以此作為開發AI工具的素材,最終打造出HUZU平台。
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研究指出,一國的產學合作或創新創業的活動越蓬勃,有助於提升國家整體生產力與競爭力。然而在臺灣,大部分學界與業界人士在從事產學合作或創新創業時,經常面臨三大難題:缺乏專為深度科技(Deep Tech)設計的創業工具、產學雙方因知識與經驗差異而存在溝通落差,以及企業在尋求產學合作對象時大多仰賴熟識的學校或教授進行媒合,在合作發展上受到人脈與區域的限制。HUZU平台針對這三項痛點提出解決方案,促進我國的優秀研究成果從實驗室走向市場,成為可應用的商業產品或服務。
█HUZU平台具備三大核心功能
◆深度科技專屬創業工具:整合技術+商業分析的商業計畫書生成工具
目前市面上的創業資源及AI工具雖然豐富,卻缺少針對深度科技創業者的商業模式邏輯而設計的資訊工具。本工具協助使用者透過AI協作引導,逐步檢視並撰寫各項商業分析資料,例如產業鏈分析、目標市場、使用者痛點、法規與智財布局、財務規劃以及商業模式設計等內容,並在過程中提供商業資訊作為參考資料。使用者最快僅需30分鐘,就可以完成一份結構完整且邏輯清楚的商業計畫書初稿,大幅縮短團隊過往在尋找範例與摸索流程上的時間,更能專注在撰寫時反思自己的商業模式,加速使創新構想邁入商機驗證與創業發展階段。
據實際使用過HUZU平台、獲得創新創業激勵計畫創業潛力獎的團隊Phallow Nature表示:「剛開始思考創業時,都只能找到比較籠統的商業計畫書範本或商業畫布。透過HUZU的創業工具,幫助我能夠快速針對自己的研究成果產生有結構的商業計畫書初稿」。
◆產學雙向轉譯工具:分析學研技術與商業研發需求,減少溝通落差
為改善產學雙方在學術研究與商業研發需求上的溝通落差,HUZU平台內建AI演算法,使用技術與專利資料庫來比對分析企業所提出的產業需求,再轉譯為學術界熟悉的技術關鍵字與專利分類號。另外,系統工具還能自動比對全臺超過12萬名學研人才的研究專利及文獻,迅速為企業找到具備合作潛力的人才,顯著提升產學媒合效率與精準度。
◆智慧媒合服務:結合AI分析與實體活動,促進產學精準媒合
除了研發線上資訊工具供產學人士運用,HUZU平台也實際推動智慧媒合服務,以促進產學合作。國研院科政中心分別於2024年11月及今年3月,與成功大學和清華大學合作,搭配線上「產學雙向轉譯工具」,促成27場生醫與半導體領域的實體產學媒合會議,最終協助超過半數的媒合案啟動產學合作。可見本服務不僅幫助企業連結到原本不易觸及的學界人才,更突破傳統產學媒合在地域及人脈上的限制,展現有效提升產學媒合精準度的實質成效。
國研院科政中心黃錫瑜主任表示,期望HUZU平台能成為臺灣學研價值轉化與產業創新的關鍵引擎,讓更多前瞻技術有機會改變世界、創造新經濟。HUZU平台自今年6月開始試營運起,單月瀏覽量即超過萬次,平均新增使用者每日超過30人。歡迎產學研各界科技研發人才與有志創業者到HUZU平台官網註冊使用,網址: https://huzu.stpi.niar.org.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