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左起:台灣醫療暨生技器材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李永川、工研院副總暨生醫所所長及健康樂活聯盟秘書長莊曜宇、佳世達董事長陳其宏、衛福部資訊處副處長王美珠、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常務理事陳宏麟。(圖/工研院提供)
【勁報記者羅蔚舟/新竹報導】
工研院「健康樂活與智慧醫療照護聯盟」今(12/17)日舉辦「公私協力合作推動健康臺灣生態系論壇」,串聯藥局、醫療、照護等關鍵產業夥伴,超過300位產官研醫界人士出席。同時,現場也展示三大亮眼成果,工研院期盼透過匯聚跨域創新智慧與ICT研發能量,藉由跨產業及跨領域合作共創解決方案,積極推動建構健康臺灣產業生態系,並持續加值創新。
▲工研院攜手臺大醫院、中醫大附醫、台灣巴金森之友協會,開發出「巴金森氏症數位療法」提升生活品質。(圖/工研院提供)
工研院副總暨生醫與醫材研究所所長,也是健康樂活與智慧醫療照護聯盟秘書長莊曜宇表示,臺灣擁有醫療與資訊兩大領域的優勢基礎,是運用AI等數位科技發展智慧醫療與照護最具競爭力的創新基地。呼應政府「健康臺灣」政策,工研院以深厚的跨領域技術整合能力扮演轉化的關鍵引擎,憑藉在生物醫學、資訊科技和工程領域的研發量能,透過跨域創新與整合,讓科技發揮綜效。聯盟成立四年來會員數量不斷成長,包含ICT大廠、保險業者、照護服務業者、機構設施以及學研單位,成果相當豐碩。
應邀出席進行專題演講的佳世達集團董事長、工研院院士陳其宏表示,台灣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代表每五人就有一位是65歲以上的長者,如何活得老又活得健康快樂,是整體社會刻不容緩的重要議題,隨著AI技術發達,算力、算法和數據搭配得宜,AI健康管理、AI醫療都會是未來重要的應用趨勢。佳世達旗下子公司已推出DKABio AI健康管理方案,可預測疾病風險機率、提前進行健康管理,正是符合黃帝內經「上醫治未病」的預防概念,共同創造健康樂活的熟齡社會。
▲工研院打造「智能健康輔助系統」,運用生成式AI技術,客製化提供民眾運動及飲食建議,如同擁有「AI生活教練」。(圖/工研院提供)
為此,工研院積極攜手產官研醫夥伴展開行動,投入技術開發與測試應用。首先在居家生活場景,巴金森氏患者由於四肢發抖容易跌倒,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工研院攜手臺大醫院、中醫大附醫、台灣巴金森之友協會,開發出「巴金森氏症數位療法」,藉由聆聽節拍音樂、腳踩智慧鞋墊,提升生活品質,將陸續於中醫大附醫、臺大醫院啟動場域測試。
第二在社區場景,鎖定慢性病民眾,運用生成式AI技術,藉由手機上的社群APP打造「智能健康輔助系統」,這個「AI生活教練」能客製化提供運動、飲食建議,提高生活品質,目前已導入南投埔里陳宏麟診所進行測試。第三在醫療場景,工研院正投入開發國內首創「吞嚥功能程度分級」和「吞嚥訓練」二合一的頭戴式裝置,目前正攜手臺北醫學大學部立雙和醫院進行前期研發及國內專利佈局。
▲工研院正投入開發國內首創「吞嚥功能程度分級」和「吞嚥訓練」二合一的頭戴式裝置,在語言治療師協助下,可快速分級長者的吞嚥功能強弱。(圖/工研院提供)
工研院「健康樂活與智慧醫療照護聯盟」舉辦「公私協力合作推動健康臺灣生態系論壇」,邀集產官學研醫各方代表交流、研商對策與解方,期盼透過公私協力,致力於縮短民眾不健康存活年,並且讓長者從健康、到不健康直到離世,都能有快樂、有尊嚴、有成就感。同時,結合科技之力,促成民眾的社會行為改變,協助廠商打造創新商業模式,共同促進社會達到健康老化的目標。
面對新時代的機會與挑戰,工研院持續聚焦市場新價值、新需求,擬定《2035技術策略與藍圖》作為研發方向,聚焦「智慧生活」、「健康樂活」、「永續環境」、「韌性社會」四大應用領域的研發方向,並發展「智慧化致能技術」以促成應用領域。在「健康樂活」領域,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發展解決方案;如藉由舉辦「公私協力合作推動健康臺灣生態系論壇」,匯聚跨領域產業意見,以謀求人類社會福祉,引領產業社會邁向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