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勁報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臺海和平穩定,優越國防是堅實後盾,在首艘國造IDS「自製防禦性潛艦(indigenous defense Submarine,IDS)」原型即將下水之際,國立成功大學王助系統工程研究中心20日下午舉辦「衛海必成─育才成林」論壇,探討國艦與潛艦工程科技人才培育與經營策略,盼創造國防與產業雙贏。國家安全會議諮詢委員兼總統府國造潛艦專案小組召集人黃曙光上將以「由國安觀點看國艦潛艦工程人才培育之重要性」演講指出,海洋是臺灣海上生命線,期許國防自主產業有朝一日,如同半導體產業,成為另一項傲人產業。
成大副校長莊偉哲主持論壇開幕式表示,「國艦國造」政策下,國防科研人才需求明顯提升,跨領域國防科研人才培育是學界重視課題,成大在台船資深工程師校友,曾派赴美國學習軍艦設計,有校友擔任海軍造船發展中心工程師,協助規劃與設計多種軍艦;目前海軍科研人員,成大校友約佔3成;中科院與船舶中心皆有不少成大校友,成大有信心未來持續成為國防科研人才培育及國防科技創新發展之重鎮,也樂意與各大學合作,為國家培育更多跨域人才。
王助系統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詹劭勳教授致詞指出,臺灣要有國防自主能力,除了要知道需求為何,還要有相信做得到信念、有勇氣去做,這樣才能國防自主;國內有7大學研中心,成大王助系統工程研究中心是唯一負責航太、國艦領域2項軍備系統學研中心;IDS原型潛艦做出來後,接下來要持續進行造艦人才培育,傳承中心使命。
王助系統工程研究中心以船艦科技為主軸舉辦系列論壇,將依人才培育、跨域研發及發展策略,規劃三大主題論壇,希望透過論壇與相關領域人士交流,規劃符合國防實務需求之研發方向、培育國防科研人才。
有鑑於跨域國防科技專業人才需求孔急,人才培育主題率先登場。 黃曙光上將演講指出,臺灣是海洋國家,海洋是臺灣海上生命線,一旦海洋被管制生命線就被截斷,海洋關係到臺灣生存與發展;臺灣要有海洋經略,大致可分為科技發展、造艦造船、拓展海事、國家安全四大面向,務實地振興國家水產業、開發海洋資源、發展造船產業、落實海洋維權等,這需要各部會投入並挹注資源。
海洋經略首要之務在培育海事人才,不論大專校院、科技產業、造船產業、民間產業、國防安全人力都需要培育人才。黃曙光上將強調,人才永遠不夠,需要不斷培養才能永續經營,且不應以學歷高低來看待人才,人放在對的位置就是人才,反之可能一無是處。
黃曙光上將在演講中指出,臺灣科技產業水準很高,有些較敏感關鍵零組件無法從先進國家獲得,但臺灣廠商若能得知規格一樣做得出來;臺灣科技很厲害,只是沒有整合;他期許國防自主產業發展,能繼半導體產業,成為臺灣產業傲人另一隻腳。
台灣國際造船公司副總經理蔡坤宗緊接著以「潛艦工程師的培育與經營」為題演講,他首先介紹潛艦建造程序指出,培育潛艦工程比一般軍艦工程師更難,軍艦工程師又比造船工程師不容易;在第一艘IDS完工後,如何持續培育與經營好不容易培養出來潛艦工程師,是台船重要課題。
隨後學界、業者人士針對「未來造艦人才需求與培育策略」進行廣泛討論,內容包括學用落差癥結、攬才與留才、產學合作育才等;臺灣四面環海,95%以上進出口物資是靠海上運輸達成,維持海上交通線是經貿與安全等必要條件;因此,我國海洋政策與發展策略,應提高至國安層次;運用國家整體資源,從人才培養、裝備技術、造船產能等整合規劃,透過國輪、國艦「全壽期管理」落實執行,方能確保國家安全,鞏固經濟發展及社會運作。
配合即將到來IDS原型潛艦命名下水典禮,論壇會場外,展出我國第一本潛艦設計主題碩士論文、課程筆記、第一本潛艦設計教科書、成大在軍艦設計相關課程教學成果:優秀學生設計報告與模型。
與會人士包括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發中心邱逢琛董事長、中信造船韓育霖總經理、成大沈聖智教務長、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崔怡楓院長、海洋大學工學院關百宸副院長、臺大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系趙修武主任、高雄科技大學輪機系楊春陵主任;此外,參與討論貴賓包括曾任駐歐盟科技參事成大機械系張怡玲教授、曾任職歐洲工業界臺大楊舜涵助理教授等。(國立成功大學提供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