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農業】
成大鄧熙聖講座教授榮獲第21屆有庠科技獎 綠色科技講座殊榮
成大鄧熙聖講座教授榮獲第21屆有庠科技獎 綠色科技講座殊榮
2023-07-06

【勁報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由財團法人徐有庠紀念基金會舉辦第21屆有庠科技獎,得獎名單日前出爐;國立成功大學化學工程學系鄧熙聖講座教授以卓越專業知識和研究成果受到肯定,榮獲「有庠科技講座—綠色科技」殊榮,將獲頒年度中、英文聘書、獎座及榮譽獎金新台幣100萬元。

鄧熙聖教授工作生涯致力於綠色科技的發展,研究內容包含活性碳汙水處理、超高電容儲能、染敏太陽能電池、光化學分解水製氫及鋰離子電池,尤其專注於儲能與創能二個領域;在儲能方面,鄧熙聖教授研究主要集中在電池和電容器,是固態電池研究領先者之一,鄧教授目前擔任臺灣科技部與德國教育科研部電池合作計畫學術召集人,負責規劃臺灣在儲能領域研究方向,目標是讓電池儲能技術在再生能源、綠色電網和電動車輛的發展中發揮作用,使電池成為臺灣綠色科技明星產業。

在創能領域研究投入上,鄧教授也是石墨烯光觸媒製造氫能燃料先驅學者,他將系統光子轉化氫分子之量子效率達30%(at 420 nm),研究受到全球矚目,近年發表多篇重要光化學產能(電能/氫能)文章刊登在許多國際期刊,目前正全力投入轉化生質能為氫能研究。

鄧教授在學術研究和產業貢獻方面取得了許多突破性成就,在領導團隊執行國家級、產學合作和國際合作計畫上成果也有卓越表現,包括曾擔任科技部化工學門召集人,提昇化工學術研究能量,為國內石化產業高值化及頁岩氣研發進行研究方向規劃,使其朝綠能化發展;主持科技部能源國家型科技計畫「高傳導度鋰離子電池固態電解質之合成關鍵技術開發(2017- 2018)」,致力全固態電池的開發,

目標提升電池的安全性與壽命;主持科技部綠能科技聯合研發計畫「高離子傳導之全固態與膠態電解質應用於鋰電池 (2019-2020)」,進一步與企業界合作開發固態電池材料;除此之外,也與中鋼及台灣中油產學合作計畫,協助將煤炭瀝青及石油瀝青轉化成高附加價值的超高電容電極材料,成果豐碩。

鄧教授表示,本次獎項是對他正面鼓勵與支持,他將持續投身於綠色科技研究和創新中,期待為再生能源和可持續發展做出更多貢獻。

財團法人徐有庠紀念基金會自2002年起,每年舉辦有庠科技獎,目的在推動科技發展、學術研究並嘉獎培育科技研發人才,期望透過表彰活動,激勵更多科技創新;活動設立2個獎項,分別是「有庠科技講座」和「有庠科技論文獎」,「有庠科技講座」有5個類別,包括奈米科技、資通訊科技、光電科技、生技醫藥和綠色科技,每個類別產生1名得獎者;「有庠科技論文獎」涵蓋奈米科技、資通訊科技、光電科技、生技醫藥、綠色科技及人工智慧6個類別,每個類別產生2名得獎者;成大化學工程學系鄧熙聖講座教授榮獲本屆「有庠科技講座—綠色科技」榮譽。(國立成功大學提供照片)

成大鄧熙聖講座教授榮獲第21屆有庠科技獎 綠色科技講座殊榮

台鐵
高鐵
即時新聞:
勞動部桃竹苗分署
輔英科大
新北市文化局
中油高雄
國台交
東海大學
修平科大 
華盛頓中學
郵政金融卡
花博
希望廣場
台灣農業故事館
北市農業主題網
台灣區製茶工會
台灣好行
空氣品質監測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