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勁報記者杜忠聰/臺南報導】為持續推動並宣導修復式司法觀念與內涵,台南相關單位特別播映《那些受傷的臉孔》電影,邀請署內各科室同仁、財團法人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臺南榮譽觀護人協進會及財團法人台灣更生保護會台南分會同仁共同觀賞,以期深化對修復式司法的理解與實踐。
署內佘青樺主任觀護人於映前表示,感謝臺灣高等檢察署與七個地方檢察署合作促成此次修復式司法影展,而《那些受傷的臉孔》更是 2024 金馬 x 司法影展影片。導演以修復促進者視角,呈現陪伴實務過程,重現被害人面對傷痛的心境轉折,以及在理解與傾聽中找回前行力量的共情歷程,充分體現修復式司法柔性司法的特色,完整展現其程序與背後精神。她強調,導入修復式司法後,司法除法令制裁外,更能成為連結療癒的力量,期待透過本次觀影,讓更多人知悉並運用修復式司法,以對話修補傷害與破裂關係,協助雙方尋求撫慰與復原。
映後,蔡雅芳觀護人兼組長、葉怡礽觀護人及修復促進者陳貞樺帶領與會者討論,解讀影片關鍵內容及促進真誠尊重對話的挑戰細節。與會者指出,電影反映犯罪事件後的種種問題:加害人入獄、出獄後再犯,被害人深陷陰影難以正常生活,凸顯僅靠應報式刑罰存在局限。修復促進工作需秉持修復式司法精神,重視雙方回歸社會與生活的本質,透過安全自主的對話,讓被害人訴說創傷、加害人作出真誠回應,落實理解與尊重,將人心轉化與信任化為生命重建能量,持續以團隊力量陪伴當事人重建自信,重回生活正軌。
台南透過播映《那些受傷的臉孔》推廣修復式司法,是創新且有效的宣導方式。電影以真實視角呈現司法溫度,打破大眾對司法僅有懲罰的刻板印象。映前分享與映後討論進一步深化理解,讓與會者體會到修復式司法對彌補傷害、幫助當事人復原的重要性。這種 “影像 + 討論” 模式,有助於柔性司法理念普及,為司法實踐注入人文關懷,也為解決犯罪後的社會關係修復提供更溫和有效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