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勁報記者杜忠聰/臺南報導】備受創作者、出版社及各界讀者關切的2025臺灣文學獎「金典獎」於31日揭曉。今年共有225部作品角逐金典獎桂冠,經複審委員會選出30部入圍作品後,再經由決審委員會審慎而嚴謹的討論,最終由林俊頴《七月爍爁》獲得「金典獎年度大獎」,獨得奬金100萬元;另有7部金典獎、2部蓓蕾獎作品,各可獲得15萬元獎金。
今年的得獎作品,含括4部題材殊異的小說,3部緊扣作者生命經驗、田野扎實的非虛構書寫,以及語言運用獨到、顛覆框架的散文與新詩各1部。評審委員會指出,今年的非虛構書寫表現亮眼,中生代小說作品表現成熟,但作者們仍持續不斷向自己挑戰,持續尋找更新穎的說故事方法、題材與語言,值得讀者們關注與細讀。
榮膺年度大獎的小說《七月爍爁》,作者林俊頴將無法復返的故鄉──北斗幻化為斗鎮,從攜妻子自日本光榮返鄉的七舅公起筆,面對被殖民過的家鄉,透過拋問與對照,呈現殖民議題的繁複面向,猶如一道霹靂閃現的雷電,為日治時期的鄉土文學投射全新風景。全書以華、台語交錯書寫,「爍爁」(sih-nah)意指「閃電」,全書從用典可見其博學,而其台語書寫也透出古雅典麗的氣韻,深富原創性的小說語言,更立下難以複製的高度,獲得決審委員們的高度肯定。
七部獲得金典獎之作,充分展現形式、語言與題材的多樣與豐實。同樣從非虛構自然書寫出發,劉克襄的《流火:鹿野忠雄的臺灣養成》融自然、知識、文學、歷史、藝術、人物於一爐,開啟了全新的寫作路線。藍永翔的《旅行在樹梢:七棵樹的故事,與一個生態學家的二十年樹冠層研究筆記》,則被評審讚譽「寫出了科學的美感」。連明偉的小說《槍強搶嗆》,以極具創造力的語言處理選舉現場的現實,展現臺灣鄉鎮的生猛語言感。馬翊航的散文《假城鎮》,以酷兒敘事混融漢語、族語、英語、日語及數位時代的諧音梗,讓語言肌理有著多重層次。阿芒的詩集《早點睡。不要怕妳四叔》,除了以口語展現詩的率性與野性,創造出獨特的聲腔、節奏與音樂性,議題更是打破框架,葷素不忌。黃崇凱的《反重力》一書展現歷史現實與虛構的引力拉扯,以小說回應臺灣的歷史與未來。而李佳穎《進烤箱的好日子》則為其小說設計了極佳的形式結構,進行深邃的創傷書寫。
另外,獎勵文學新人的「蓓蕾獎」,有二位新手作家登場。藍永翔以《旅行在樹梢:七棵樹的故事,與一個生態學家的二十年樹冠層研究筆記》雙喜臨門,而范容瑛的《回家是一趟沒有線性終點的旅程:白色恐怖與我的左派阿公》試圖透過書寫,理解、連結與彌補政治犯家族記憶的斷裂,文字犀利又深情,也獲得評審的青睞。
金典獎贈獎典禮將於11月16日(日)14:00於臺北市立文獻館──樹心會館舉行,並同步於「臺灣文學獎Online2025粉絲專頁」線上直播。贈獎典禮正值首屆臺灣作家節辦理期間,除了獲獎者外,也將邀請此次來臺之國際作家與譯者參與,藉此打開得獎作品邁向國際的可能性。而為了讓臺灣文學走入生活,今年的「金典本事系列講座」特別以「在有故事的地方,聆聽臺灣文學故事」為概念規劃,得獎者除了將在全臺各地、多元的文化空間分享創作故事,也將進入高中校園,讓更多讀者有機會與得獎作家近距離接觸。講座自12月6日開跑,相關訊息將陸續公布於臺灣文學獎官方網站與粉絲專頁,歡迎有興趣的民眾密切留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