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型漁・智慧漁業座談會》滿場 立委許智傑:從高雄出發打造藍色經濟新引擎。〈圖/記者翻攝-下同〉
【勁報-記者蔡宗憲/高雄報導】
由立法委員許智傑服務團隊攜手高雄區漁會及台灣區遠洋鰹鮪圍網漁船魚類輸出業同業公會共同主辦的《AI型漁・智慧漁業座談會》,今(25)日在高雄隆重登場。活動匯集中央與地方官員、漁業團體、企業界及學術單位等重量級人士,超過百位漁業界代表與專家齊聚一堂,聚焦討論人工智慧(AI)如何驅動台灣漁業的創新轉型,為產業注入新動能。
許智傑立委致詞指出,高雄擁有全台最大的漁業基地——前鎮漁港,是發展智慧漁業的核心樞紐。他強調:「當AI的光芒照亮城市,我們更該思考如何讓這股力量擁抱海洋、走進養殖場,成為漁民真正的幫手。」他認為,高雄具備完整的漁業鏈結,極具潛力成為台灣推動「AI型漁業」的示範基地與典範城市。
面對從業人口老化、氣候變遷、國際競爭與缺工等挑戰,許智傑指出,AI應成為實際助力,而非口號。他主張將AI技術落實於漁港、漁船與養殖現場,從魚種辨識、漁場分析到水質監控、魚病預警,以科技手段強化產業韌性,讓漁民「用得起、學得會」。他並提及,國會正推動《人工智慧基本法》,結合NVIDIA與鴻海在高雄設立算力中心及台積電布局,將使高雄從傳統港都邁向智慧科技重鎮,帶動「藍色經濟」新時代。
農業部漁業署署長王茂城則指出,AI與大數據分析是強化台灣漁業競爭力的關鍵。漁業署將持續推動政策引導與資源投入,發展精準投餵、病害預警及漁獲溯源等智慧化技術,打造永續且高效的漁業體系。
高雄市海洋局副局長羅長安表示,高雄是全台漁業鏈最完整的「海洋首都」,市府將結合學研資源與產業力量,扮演媒合平台,協助科技成果真正落地,解決第一線漁民的實際問題。
高雄區漁會理事長黃一茂也表示,漁民長年「看天吃飯」,盼藉由AI協助降低風險、提高收益,期待座談成果能促成學界、政府與漁民攜手,開創產業升級新契機。
座談會中,專題演講陣容堅強——高雄科技大學洪明昌教授探討AI在精準養殖的應用,勤業眾信副總溫紹群從數位轉型分享產業策略,海洋大學張忠誠教授則分析AI如何提升自動化與減少人力依賴。壓軸圓桌論壇中,與談嘉賓熱烈交流國際AI應用經驗,聚焦漁業數位轉型的實務挑戰與前景。
許智傑最後表示,希望透過這場座談,催生更多AI在漁業的實際應用,讓科技成為漁民的好夥伴,推動漁業邁向智慧與永續的新未來。
#AI漁業 #智慧漁業 #許智傑 #高雄前鎮漁港 #藍色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