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聞】
從受助到助人!臺南「一起縫出希望工坊」助弱勢學縫紉脫貧,公益服務暖人心
從受助到助人!臺南「一起縫出希望工坊」助弱勢學縫紉脫貧,公益服務暖人心
2025-10-03

【勁報記者杜忠聰/臺南報導】臺南市自 113 年起與社會企業多加思合作「一起縫出希望工坊」社區產業方案,今年再度培訓 8 名弱勢家庭成員成為縫紉師,走入社區開展義縫服務。這些縫紉師不僅走進兩間日照中心,免費為約 55 名長者修補衣物、棉被,還將長者舊衣物改造成沙包等健康促進物品;另赴北門國小,為 32 名學童修補文具袋、娃娃及校帽,同時傳達「修補取代丟棄」的循環經濟理念,契合 SDGs 永續發展目標。​
今年,工坊延續公益傳統,除義縫服務外,還車縫 62 件輪椅三角約束帶及枕頭套,贈予天主教老吾老養護中心供長輩使用。目前,參與培訓的脫貧縫紉師已自立微創業,每週三在社會福利綜合大樓「好好市集」提供衣物修改服務。​
市長黃偉哲表示,市府運用公益彩券盈餘基金推動脫貧自立計畫,從教育投資、就業自立等多面向規劃方案。該計畫結合臺南在地底蘊與社區產業,透過共學輔導弱勢民眾提升技能,為弱勢家庭創造多元學習機會,助力其脫貧自立。​
低收入戶縫紉師阿珠(化名)分享,單親扶養 4 名子女的她,參加工坊後有了「老師」的新身份。從受助者轉為助人者,不僅讓她對生活更有自信,還主動思考如何透過縫紉技能服務人群、尋求更多機會,堅信這項技能能帶領自己擺脫貧困。​
社會局長郭乃文指出,市府針對弱勢家庭不同年齡層規劃多元脫貧方案,輔導有工作能力未就業者增能,並銜接就業獎勵、聯合促進就業等配套服務,支持弱勢成員穩定就業。民眾可致電社會救助科或各社會福利服務中心,查詢計畫詳情。​
「一起縫出希望工坊」是臺南市脫貧與公益結合的典範。它不僅為弱勢家庭成員賦能,使其掌握謀生技能並實現微創業,還透過義縫服務關懷長者與學童,傳達循環經濟理念。從受助者到助人者的轉變,如阿珠的經歷,更體現計畫對弱勢群體心理與經濟的雙重幫助。市府多層面的配套支持,為弱勢家庭搭建穩定脫貧橋樑,也為城市公益生態注入溫暖活力。​

從受助到助人!臺南「一起縫出希望工坊」助弱勢學縫紉脫貧,公益服務暖人心
從受助到助人!臺南「一起縫出希望工坊」助弱勢學縫紉脫貧,公益服務暖人心

中正紀念堂
國父紀念館
即時新聞:
新北市交通局
台中市勞工局
工研院
中油高雄
台中市文化局
勞動部桃竹苗
台中教育局
臺中市政府建設局
東海大學
修平科大 
華盛頓中學
郵政金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