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勁報記者杜忠聰/臺南報導】台南樹谷大道因測速設置引發地方民眾強烈反彈,許多駕駛人質疑測速桿位置不當,與實際交通安全需求不符,質疑其淪為「取締陷阱」。對此,立法委員林俊憲 19 日表示,交通執法應以保障用路人安全為優先,而非讓民眾感受過度取締,呼籲相關單位立即檢討調整。
根據統計,114 年 7 月 27 日至 8 月 31 日間,樹谷大道慢車道超速取締案件中,一般超速達 1160 件,嚴重超速更高達 473 件,合計 1633 件。數據公開後再度引發民眾熱議,不少駕駛反映,現行測速點告示牌視野受阻,且快慢車道速限標示易造成誤判,導致大量取締,與提升交通安全的初衷相去甚遠。
林俊憲指出,樹谷大道是南科周邊主要聯外道路,平時車流量大,部分路段筆直寬敞,確實易有超速行為。但民眾反饋現行測速設置未充分考量道路特性與安全需求,讓用路人覺得測速點形同「埋伏」,難以接受。他強調,「取締不是目的,降低事故、維護交通安全才是核心價值」。
林俊憲進一步表示,國內屢傳「爭議測速」案例,不僅累積民怨,還影響民眾對政府交通政策的信任,更可能模糊交通安全本意。他建議相關單位檢討測速桿設置及速限合理性,以透明方式向大眾解釋設置理由,讓執法獲得認同;同時呼籲交通主管機關採多元手段提升道路安全,如增設警示標誌、優化道路設計、改善照明與標線,搭配教育宣導引導駕駛習慣,而非僅依賴取締。
此外,針對因該路段速限標示瑕疵遭開罰的民眾,林俊憲已與市府相關單位協調,將重新檢視裁罰內容並調整,以維護民眾權益。
樹谷大道測速爭議,反映出交通執法中「安全初衷」與「民眾感受」的失衡。大量取締數據背後,是標示不清、設置不當等問題未被解決。林俊憲提出的檢討調整與多元改善建議,切中核心 —— 交通安全需系統性優化,而非單靠罰單約束。若相關單位能及時調整並公開透明溝通,不僅能化解民怨,更能讓執法回歸保障安全的本質,重建民眾對交通政策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