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勁報記者杜忠聰/臺南報導】國立臺灣文學館 9 月 8 日於臺灣文學糧倉,舉辦「新新新文學-文學跨域暨青年創作實驗」發布會,宣布攜手阮劇團與青年創作者打造的四部臺灣文學跨域作品即將登場。館長陳瑩芳、阮劇團副藝術總監吳明倫,以及創作團隊、原著作家、陪伴導師群齊聚,以四款「文學調飲」慶賀,預告作品 11 月「臺灣文學節」演出 16 場次。
「文學跨域暨青年創作實驗」計畫 2024 年底啟動,以「新新新文學」為首年主題。臺灣文學糧倉是臺文館臺北第二據點,2025 年 6 月開放,首個計畫即邀青年創作者探索文學跨域。陳瑩芳表示,盼透過此計畫集結各方力量,讓臺文館成為後盾,推動臺灣文學發展。
吳明倫指出,計畫以「新空間」「新行動」「新接觸」展開,將文學轉譯為融合聲音、空間與身體感的體驗,開啟創作者與觀眾新互動,激發文學更多可能。
此次發表的四部作品,改編自臺灣當代文學,涵蓋小說、詩、非虛構,並納原住民、台語、客語元素。主創者背景多元,結合多種藝術形式。現場各團隊分享創作構想:陳履歡《樓上的好人》以移動式演出呈現都市邊緣處境;卓家安《聽說沒有田野》用聲響實驗再現原民文化記憶;重田誠治《悲情夢》以遊走式演出打造靈魂探尋異境;李劭婕《秀梅未說》回應客家女性沉默議題。
發布會還邀調酒師打造「文學特調」,並請陳昱俐、柯映安分享文學改編影視歷程,揭「文學跨域創作」系列講座序幕。2025 年臺文館將透過多項活動,推動文學跨界跨國合作。相關資訊可查藝文活動報名平台、臺文館臺北分館官網及文學糧倉粉絲專頁。
「新新新文學」計畫可謂臺灣文學傳播的創新嘗試。它打破傳統文學呈現邊界,以跨域形式讓文學與劇場、聲音等藝術碰撞,不僅賦予經典作品新生,更為青年創作者提供舞台。透過多元語言與文化元素融入,既展現臺灣文化豐富性,也讓文學更貼近大眾。後續若能持續深耕,或可為臺灣文學生態注入更多活力,推動其在更廣闊領域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