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聞】
「風起火行:穿越抽象的的形與光」揭開大象藝術空間館抽象語境的新維度
「風起火行:穿越抽象的的形與光」揭開大象藝術空間館抽象語境的新維度
2025-08-31

圖說:「風起火行:穿越抽象的形與光」揭開大象藝術空間館對於抽象藝術半世紀的語境,昨(8/30)下午3點舉行開幕式。(記者張亞痕攝)

 

(勁報記者張亞痕/臺中報導)「風起火行:穿越抽象的形與光」揭開大象藝術空間館對於抽象藝術半世紀的語境,展期自2025年8月26日起至11月22日止,並於昨(8/30)下午3點舉行開幕式。

 

此次展覽匯聚來自東西方共13位藝術家,包含里查.塞拉(Richard Serra)、伯納德.奧貝坦(Bernard Aubertin)、園山晴巳、李芳枝、陳貽僮、陳銀輝、蘇信義、陳艷淑、尹明老、侯珊瑚、林學明、奧拉齊奧.巴奇(Orazio Bacci)、埃澤奎爾•塔維拉斯(Ezequiel Taveras)。作品跨越1960至2020年代,呈現抽象藝術如何在不同文化與時代背景下生成、轉化,並在今日持續展現活力。

圖說:大象藝術空間館創辦人暨策展人鍾經新開場致詞。(記者張亞痕攝)

 

開幕式首先由大象藝術空間館創辦人鍾經新引言分享策展緣起,及過往參與國際藝術博覽會的趣聞;再邀請陳艷淑老師、蘇信義老師各自分享創作的思維理路,及與大象藝術的展覽緣分。

 

西屯國小家長會長孫學良談及,每次參與大象藝術的活動都是一種享受及吸收,也開拓了他的美學觀點。

 

藝術家馮慧中分享美學應該從自身開始,把自己整理妥當在美學𥚃,也才能夠影響於外。

 

開幕式的下半場由深諳AI知識的陳建大明教授分享「雙AI時代的統合協作——以美學智慧善用人工智慧」,闡述AI能夠協作美學提升的重要性。

圖說:藝術家蘇信義(左)陳艷淑(右)於作品前合影。(記者張亞痕攝)

 

抽象藝術不只是形式上的簡化或去除,而是一種能量與感知的語言。「風起火行」以「形」與「光」作為策展主軸,分為五大子題,帶領觀眾從原始動能出發,進入筆觸、幾何、水墨、科技等多層次的抽象探索,形成一場跨越半世紀的藝術對話。展覽以五大子題串聯東西方抽象藝術的多重樣貌。

圖說:「風起火行:穿越抽象的形與光」揭開大象藝術空間館對於抽象藝術半世紀的語境,昨(8/30)下午3點舉行開幕式。(記者張亞痕攝)

 

第一部分「火的筆觸」由里查.塞拉(Richard Serra)、伯納德.奧貝坦(Bernard Aubertin)與園山晴巳呈現,他們以金屬重量、火焰燃燒與紙張折痕喚起原始能量,創作不在於敘述,而在於行動本身,留下時間與物質的痕跡。第二部分「筆痕視界」由李芳枝、陳貽僮與陳銀輝展開,透過符號化水墨、科技幻境與詩意色層展開,筆觸成為心靈節奏的延伸。

圖說:「風起火行:穿越抽象的形與光」揭開大象藝術空間館對於抽象藝術半世紀的語境,昨(8/30)下午3點舉行開幕式。(記者張亞痕攝)

 

第三部分「秩序之外」則由蘇信義與陳艷淑解構幾何,符號與草書筆意交織,顛覆理性秩序,轉化為流動能量。第四部分「墨的生成」延續水墨傳統卻進入當代表述,尹明老以風象徵筆墨速度,侯珊瑚的墨線如脈搏般躍動,林學明則引入感官觸感,使畫布成為動態空間。最後「未來圖層」由奧拉齊奧.巴奇(Orazio Bacci)與埃澤奎爾•塔維拉斯(Ezequiel Taveras)帶來對科技的回應,透過線條、拼貼與數位印刷,建構資訊時代的抽象地景,開啟對未來感知的新想像。

 

大象藝術空間館創辦人鍾經新指出,本展覽試圖呈現抽象藝術如何跨越地域、世代與媒材,並持續成為藝術家探問世界、回應時代的方式。從火與金屬到墨與數位層次,抽象藝術的語言始終在轉變,也在今日依然能觸動我們的感知。「風起火行:穿越抽象的形與光」是一場邀請觀者穿越抽象風景的旅程。風起之時、火行之處,抽象不再只是圖像,而是一種與世界相遇的方式、一次深入感官與思維的探險。

台鐵
高鐵
即時新聞:
工研院
中油高雄
台中市文化局
勞動部桃竹苗
新竹縣政府
台中教育局
新竹市政府
臺中市政府建設局
東海大學
修平科大 
華盛頓中學
郵政金融卡
空氣品質監測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