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聞】
「福爾摩沙時代 — 臺灣美術百年建構」開展 探討臺灣主體性與世界連結
「福爾摩沙時代 — 臺灣美術百年建構」開展 探討臺灣主體性與世界連結
2025-07-24

【勁報記者杜忠聰/臺南報導】臺南市美術館「福爾摩沙時代」展22日起展開第二階段「福爾摩沙時代 — 臺灣美術百年建構」,除部分保留第一階段展件,更以宏觀視角重新整理,透過多元主題交錯,呈現流動的視覺史觀。

本次展覽聚焦 1895 年至 1950 年出生的臺灣藝術家,他們經歷政權更迭,廣泛接觸外部世界,促成臺灣美術的空前發展。這不僅是對西方現代美術的接受,更展現了第一代臺灣畫家對本土生活的獨到觀察。

展覽延續上一階段的子題與脈絡,深入探討國族、家園及個人的記憶與敘事。四個子題從不同角度出發,分別探討臺灣藝術家如何回應地理人文變遷、如何詮釋「現代性」、如何建立藝術主體性,以及如何融合多元文化元素。策展人白適銘指出,臺灣從認識世界到融入世界的過程,是美術史的重要轉折。

除了展出經典作品,南美館也利用數位科技提升觀展體驗。例如,以 AI 技術打造的虛擬藝術家互動裝置、AR 擴增實境體驗,以及藝術家風格演算系統,讓觀眾可以近距離感受臺灣藝術史的魅力。

為配合展覽,南美春室 The POOL 與資策會合作推出限定套餐,靈感源自藝術家謝國鏞的畫作,將視覺藝術轉化為味覺體驗,為觀眾帶來全新的五感饗宴。

南美館館長龔卓軍表示,本次展覽是文化部「重建臺灣藝術史 2.0」計畫的重要一環,展覽規模擴大,旨在探討臺灣的主體性、在地性,及其與世界的聯繫,幫助大眾更全面地理解臺灣近現代美術的發展。歡迎藝術愛好者蒞臨,感受這場跨越世紀的藝術盛宴。

展期將從 7 月 22 日至 2026 年 1 月 4 日,期間 10 月 13 日至 25 日因換展暫停開放。展覽地點位於臺南市美術館 2 館 E-I 展覽室。

此次臺南市美術館的展覽,通過豐富多元的展覽形式,不僅梳理了臺灣美術百年發展史,更以藝術為切入點,探討臺灣在多元文化碰撞下的主體性建構。數位科技的運用,讓藝術與觀眾更親密互動,而藝術與美食的跨界合作也別具新意。這類展覽不僅提升市民的藝術素養,也有助於增進文化交流,促進臺灣文化藝術的持續發展,值得更多關注與支持。

「福爾摩沙時代 — 臺灣美術百年建構」開展 探討臺灣主體性與世界連結
「福爾摩沙時代 — 臺灣美術百年建構」開展 探討臺灣主體性與世界連結

台鐵
高鐵
即時新聞:
新北市教育局
臺中市政府建設局
新北市文化局
新北城鄉局
國家歌劇院
台中市地政局
東海大學
修平科大 
華盛頓中學
郵政金融卡
農業易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