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聞】
打造永續教育新日常:從雞蛋看見動物福利
打造永續教育新日常:從雞蛋看見動物福利
2025-07-21

圖說:與會貴賓與講者合影。

(台北訊)由家樂福文教基金會與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共同主辦的「2025 第四屆友善畜牧暨食物轉型國際論壇」於18日登場,以「美好蛋生:食農教育中的經濟動物福利」為主題。教育部長鄭英耀透過影片表示,非常開心有這麼多夥伴共襄盛舉,透過論壇分享,讓教育真正落實於生活,串連更多生命關係,讓孩子們在真實世界中學習。農業部動保司司長江文全指出,重視經濟動物福利已成國際趨勢,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持續制定各項動物福利規範,從陸生動物到水生動物,呼籲各國政府共同重視。農業部設立動物保護司後,也積極制定「友善生產定義與指南」,引領產業邁向更具倫理與永續的生產方式。

論壇中,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執行長朱增宏指出,打造人、動物與環境共好的食物生產系統,是全球農業政策的重要方向。以蛋雞為例,台灣每年約有4千萬隻產蛋母雞終生被飼養在A4大小的格子籠中,與WOAH和歐盟等國際組織推動的動物福利趨勢明顯脫節。家樂福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蘇小真也提到,台灣人一年吃下約80億顆雞蛋,但大眾對雞蛋的生產方式並不熟悉。因此,家樂福承諾至2025年底,旗下所有通路將100%僅販售「非籠飼—動物福利雞蛋」,並透過「從i開始」價格牌與教育資源,讓食農教育走入日常,實踐「賣場即教室,食材即教材」的理念,鼓勵師生實地學習,賦權消費者以行動支持永續。

圖說:跨界座談。

論壇也邀請多位來自不同領域的講者,從多元面向探討動物福利對永續發展的意義,並展示「非籠飼雞蛋」如何成為永續教育教材。5% Design Action 執行長、同時為永續教科書發起人之一的楊振甫,分享透過創新教案平台推動動物福利與永續議題結合的經驗。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的「動物福利標章」主任彭莉萍則說明如何透過食農與社會教育推動價值意識的提升。

現場也匯聚各級教育實踐成果。高雄建國國小老師曾冠蓉運用學習單與討論,引導學生思辨責任消費;景美國中朱麗蓉老師設計「蛋蛋的哀傷」教案,讓學生從疫情期間行動受限的經驗,同理籠中蛋雞的處境;內湖高中公民老師周維毅則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在賣場進行公民觀察與討論;台大生傳系王志文與闕河嘉老師則以動物福利為題設計商業競賽案例,培養學生從理論連結實務的能力。

圖說:論壇大合照(台北市副市長林奕華及貴賓),與會者齊聚,期許眾志成城 美好蛋生。

此外,台北市南湖高中也分享透過永續教科書開設永續必修課,帶領逾400位師生走入賣場現地學習,強化實作與認知連結。好蛋地圖開發者廖佳恩則致力盤點全台採用非籠飼雞蛋的餐廳,協助更多消費者與店家加入責任消費的行列,讓改變從一顆蛋開始,從每一次選擇累積。

在論壇的推動下,「美好蛋生」不再只是口號,而是一場全民共同實踐永續與尊重生命的永續教育行動。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官網:https://www.east.org.tw/

家樂福文教基金會官網:https://www.carrefour.org.tw/

永續教科書官網:https://earthsolutions-action.com/textbook-2024

(圖/財團法人家樂福文教基金會提供)

台鐵
高鐵
即時新聞:
新北市教育局
臺中市政府建設局
新北市文化局
新北城鄉局
國家歌劇院
台中市地政局
東海大學
修平科大 
華盛頓中學
郵政金融卡
農業易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