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聞】
走進藝術家的風景記憶!《重塑風景》導賞會邀你現場對話
走進藝術家的風景記憶!《重塑風景》導賞會邀你現場對話
2025-07-12

圖說:《重塑風景:記憶、空間與物件的對話》今(7/12)下午2點在大象藝術空間館舉辦導賞會。(大象藝術空間館提供)

 

(勁報記者張亞痕/臺中報導)藝術不只存在於作品裡,也藏在藝術家講話時眼神的閃爍裡。《重塑風景:記憶、空間與物件的對話》自五月開展以來,獲得不少的共鳴。這場聚焦不同世代藝術家創作經驗與材料語言的展覽,今(7/12)下午2點在大象藝術空間館舉辦導賞會,現場邀請到四位參展藝術家—林正哲、張若綺、陳逸鋒、黃嘉寧,帶觀眾進入創作現場,從他們的語言裡穿越一幅幅風景、記憶與物件的裂縫。

圖說:大象藝術空間館創辦人暨策展人鍾經新開場。(大象藝術空間館提供)

 

這四位藝術家橫跨不同風格,有人擅長抽象層疊,有人以靜物玩具訴說記憶,也有人挖掘媒材本身的語言潛力。他們來自不同創作背景,卻在同一個展場中交織出具個人敘述與文化觀察的當代表達。這場導賞會不只是一場「說明」,更是一場藝術語言的交流與思想的折射。

圖說:藝術家黃嘉寧分享。(大象藝術空間館提供)

 

張若綺的畫作像是在時間中沉浮的記憶拼圖,她將層層堆疊的畫面轉化成記憶的形容詞;陳逸鋒用白色畫面切入抽象與繪畫邊界的思辨,讓「空白」成為視覺的張力點;林正哲則將「靜物」重新打開,一隻大象玩具成為跨越童年與時間的觸媒,引導觀眾重新觀看物件的詩意;黃嘉寧用即興與筆觸構築自由的形式遊戲,在畫布上捕捉不可名狀的感受與節奏。

圖說:藝術家張若綺分享。(大象藝術空間館提供)

 

大象藝術空間館創辦人鍾經新開場提到:這場導賞會專門是為藝術家開路,透過自身闡述,展現胸中風景及眼中視窗,表達了藝術家的格局。黃嘉寧講述她對事物的觀察,而由她的觀看角度去呈現畫面;張若綺則分享生命經驗所轉譯的創作紋理及女性藝術家所面臨的時間壓力;陳逸鋒詮釋對於「白」的觀看與理念的表達;林正哲特別分享畫布的處理方法及創作中與模特兒的交流經驗。

圖說:藝術家陳逸鋒分享。(大象藝術空間館提供)

 

西屯國小彭偉峰校長及孫學良家長會長,他們皆紛紛表達開心參與導賞會的初體驗,令他們印象深刻與感動;另外,還有頑石劇團藝術總監郎亞玲及徐皎雲的感性分享。

圖說:藝術家林正哲分享。(大象藝術空間館提供)

 

導賞會現場由藝術家親自導覽自身作品,分享創作過程中未曾公開的思考路徑與細節感知,從媒材的選擇、創作的起點,到觀眾觀看時可能錯過的微妙細節。不同於靜態展覽,導賞會是觀眾與藝術家難得面對面交流的時刻,也讓作品成為一種可延伸、可提問的開放文本。

圖說:西屯國小校長彭偉峰分享。(大象藝術空間館提供)

 

《重塑風景》自展出以來便以「不同世代人的視覺經驗差異」與「記憶如何變形與重組」為策展核心,透過各異其趣的創作形式,觸發觀眾對自我、環境與物件關係的再思。此次導賞會進一步打開這些作品背後更深的意圖與個人背景,使觀眾理解這不只是一場藝術展示,更是藝術家們在當代紛雜語境中,對「風景」與「觀看」所進行的持續對話。

圖說:西屯國小家長會會長孫學良分享。(大象藝術空間館提供)

 

展覽即將進入中後段,此次導賞會亦是觀者深入展覽脈絡、與創作者同頻感知的重要契機。無論是藝術愛好者、學生,或對當代表現形式充滿好奇的大眾,都能在這場現場交流中,聽見藝術家如何在畫面與物之間,建構屬於他們的風景觀點。

 

鍾經新指出,我們誠摯邀請您走入展場,在圖像與物件交織的對話中,感受記憶的重組與空間的流動。讓每一次凝視都成為一次重新理解自身與世界的契機,與藝術共同打開更多未來的想像。

展覽名稱:重塑風景:記憶、空間與物件的對

展出時間:2025/5/17-8/16

展出地點:大象藝術空間館 (台中市西屯區市政路386號13樓之5)

台鐵
高鐵
即時新聞:
新北市教育局
臺中市政府建設局
新北市文化局
新北城鄉局
國家歌劇院
台中市地政局
東海大學
修平科大 
華盛頓中學
郵政金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