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今年全場主持由學生親自負責,從開場、引言到節目串接皆由孩子自主規劃與執行,讓演出不僅是成果展,更是策展與團隊合作的實戰練習。(記者張亞痕攝)
(勁報記者張亞痕/台中報導)華盛頓雙語小學環球視野班第七屆畢業公演今(5/10)日盛大舉行。展演內容以六年學習成果為主軸,結合戲劇表演、科展相聲、主題影片等多元形式,展現孩子們的全方位成長。環球視野班以培育未來小小領導人出發,結合三堂特色課程(國際視野專題、創意表達課、美學創意課),希望帶給學生帶著走的能力。
圖說:校長楊麗玲和扮演老闆娘的張馨予同學合影,戲劇演出讓學生從課本上的跳到與世界接軌的認知,達到「縱觀全球、全面啟動」基礎。(記者張亞痕攝)
這場畢業公演,是一個跨域統整、回歸學生主體的全人學習歷程。透過表達與創作,結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讓學生們展現了承擔責任、展望國際、關懷世界、勇於發表的小小領導力,也為未來的世界公民素養打下堅實基礎。與以往不同的是,今年全場主持由學生親自負責,從開場、引言到節目串接皆由孩子自主規劃與執行,讓演出不僅是成果展,更是策展與團隊合作的實戰練習。
圖說:華盛頓小學執行董事、校長、教學團隊和畢業公演學生大合照。(記者張亞痕攝)
華小校長楊麗玲表示,環球視野班強調「以世界為教室」,除了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與學科知識,更重視獨立思考、跨文化理解、永續責任與全球公民意識。六年來,孩子們透過國際視野、創意表達課程的系統訓練,在邏輯思維、情感表達、口語表達與團隊合作等面向穩健成長,學會站上舞台,清晰有力地述說自己的想法與理念。
楊麗玲指出,本次畢業公演緊扣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由學生親自發想與創作,聚焦於全球關注的重大議題。每一支影片、每一場戲劇、每一場相聲,都是小小年紀凝視世界、思考未來的傲人成果。在四場劇目中,孩子們觸碰到了教育平等、勞動尊嚴、性別偏見、科技倫理等社會議題,透過真實且有層次的表演,引發觀眾對社會正義與人性價值的重新思考;科展相聲演出,則展現了他們如何結合科學知識與生活經驗,用創意幽默推廣永續理念。
圖說:劇目1:一個都不能少。(記者張亞痕攝)
楊麗玲強調,我們始終堅信,教育的目的,是培育能夠理解世界、參與世界、改變世界的未來公民。環球視野班六年累積的全球素養教育成果,我們看見了孩子們學會用更廣闊的眼光看待世界問題,以思辨精神面對挑戰,以行動落實責任,同時展現了令人刮目相看的個人表達能力與團隊合作力。相信這群孩子將帶著這些能量與養分,走向更大的世界。
華小教研組組長柯紹儀表示,四場戲劇主題 + SDGs,1.《一個都不能少》對應 SDG4:優質教育。班遊的喜悅背後,藏著有人因貧困與身體不便而無法同行。孩子們用創意和行動,實現了真正的包容與平等。2.《奇蹟工廠》對應 SDG8:合宜的工作與經濟成長。當現實逼迫理想後退,童工與過勞成為犧牲品。老闆的醒悟,喚回了工廠的人情與尊嚴。
圖說:劇目2:瘋狂博士的夢幻機器人。(記者張亞痕攝)
3.《每個都是特別的》對應 SDG5:性別平等。從職場到家庭,無形的性別偏見潛藏在日常。當三代開始對話,平等才有真正的出口。4.《瘋狂博士的夢幻機器人》對應 SDG8:尊嚴就業/科技反思。打造便捷未來的同時,也看見人與人之間逐漸疏遠。在反思中,我們學會讓科技回到「有溫度」的位置。
柯紹儀指出,六支主題影片 + SDGs 對應,1.《聽見水的聲音》對應 SDG6:清潔飲水與衛生設施。一滴水,關係著生命與永續。從日常節水開始,我們學會為資源負責。2.《優質教育》對應 SDG4:優質教育。不同國家的孩子擁有不同的學習機會。珍惜所擁有,也關心教育資源的公平分配。3.《不要浪費食物》對應 SDG2.3:零飢餓/避免浪費。吃得健康也要吃得負責。從營養均衡到避免浪費,我們一起守護餐桌與地球。
圖說:劇目3:奇蹟工廠。(記者張亞痕攝)
4.《氣候變遷》對應 SDG13:氣候行動。氣候正在改變,環境正在呼救。我們不只是觀察者,更是改變的行動者。5.《正義與健全的司法》對應 SDG16:和平、正義與健全制度。年紀小,也能擁有對與錯的判斷。公平正義,從思辨與尊重開始扎根。6.《聽見不一樣》對應 SDG10:減少不平等。來自不同文化、說話不同口音的人,都值得被平等對待。尊重差異,是邁向和平社會的第一步。
柯紹儀提到,你看過會說笑話的科學展嗎?三個以「科學 × 表達 × 幽默」為核心的創意相聲,將學生的科展研究轉化為劇場演出,從火箭實驗、綠色烘焙到生態觀察,用笑聲傳遞知識、用對話探索永續,讓SDGs的學習,不只深刻,還能好笑又難忘!
圖說:劇目4:每個都是特別的。(記者張亞痕攝)
包括1.《瞄準神器與火箭夢》原來國小生也能發射火箭?從燃料到控制晶片,小發明家親手打造瞄準神器,推進的不只是火箭,更是實驗精神與創新思維。2.《植物蛋的烘焙奇蹟》雞蛋短缺怎麼辦?用奇亞籽、亞麻籽、鷹嘴豆來烘焙蛋糕!一場從廚房延伸到環保的綠色實驗,展現健康飲食與替代科技的可能性。3.《魚缸裡的小哲學家》一條鬥魚能教我們什麼?從觀察行為到理解情緒,學生用科學眼光探索生態中的差異與智慧,在笑聲中學會尊重每一種生命。
圖說:今年全場主持由學生親自負責,從開場、引言到節目串接皆由孩子自主規劃與執行。(記者張亞痕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