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農糧署胡忠一署長致詞 。
(勁報記者胡光輝/台北報導)農糧署長期重視食米教育與均衡飲食觀念,致力推動「食米學園」計畫,鼓勵各校以「稻米」為主軸,並依在地農業資源特色,結合米食文化傳承與節慶禮俗融入各學科課程,從小扎根瞭解米食文化與米食營養的重要性。
圖說:112年推動食米學園計畫入圍複評學校課程特色展示。
今年共有48所國小,超過9,000名學童參與計畫,本年度就課程規劃內容教學性、米食文化傳承連結性、創新設計及整體計畫效益等面向進行評鑑,選出績優學校:臺南市東山區東山國民小學、宜蘭縣冬山鄉順安國民小學、新竹縣關西鎮太平國民小學、臺中市北屯區東光國民小學、桃園市中壢區新街國民小學、臺北市中正區螢橋國民小學;教學潛力學校:新北市新店區中正國民小學、宜蘭縣宜蘭市育才國民小學、嘉義縣中埔鄉和睦國民小學、宜蘭縣蘇澳鎮岳明國民中小學、臺中市西區忠孝國民小學、彰化縣北斗鎮螺陽國民小學。
圖說:胡署長頒發112年推動食米學園計畫評鑑績優獎項。
今年食米學園課程規劃配合節氣(慶)時令,結合體驗教學讓學童了解稻作生長順應24節氣週期規律,如春分插秧、芒種結穗、夏至收割等,並透過紅龜粿、米苔目、香蕉飯、割稻飯等米食製作,以活潑的方式學習農耕與米食相關知識。今年入圍複評的學校共12所,課程規劃豐富多元,並依所在地區居民特性融入閩南、客家、原住民等文化與節氣之關連性,例如於端午進行包粽體驗,學習南北粽使用原料及烹調方法;結合客語教學讓學童瞭解節氣與在地米食之連結;與在地部落合作,透過搗麻糬、祈福禮及竹筒飯體驗,認識原住民米食文化,更有學校透過與日本、以色列等國家進行國際交流,開拓學童對於食米相關知識之國際觀,各校也將節氣米食導入營養午餐供餐,讓孩子養成從小愛吃米食的飲食習慣。
圖說:頒發112年推動食米學園計畫教學潛力獎項。
農糧署表示,食米學園計畫課程設計以「國產稻米」為素材,依性質分米食基礎課程、實作體驗與校外學習活動三大類,目的是由知識傳遞、生活體驗與文化傳承,深耕學童對國產米的認同感,課程從認識稻米品種、食米製程與米食營養基礎教育,到米飯烹煮與米穀粉新興米食實作教學等包羅萬象,推動至今,參與學童累計超過5萬名,今年全國有122場次融入節氣文化的傳統米食體驗課程,從認識產地到餐桌之過程,培育對土地友善、永續耕作的觀念,藉由學校、家庭到社區資源橫向連結,學習多元文化價值觀,並珍惜上天所賜予的豐足。113年「推動食米學園計畫」將於明年2月起開始受理學校計畫申請,歡迎全國國民小學共同參與,共創全民食育共好里程碑。
(照片/記者胡光輝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