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臺灣的藝術家蔡爾平老師的,作品《寄居蟹有房有車》。(記者張亞痕攝)
(勁報記者張亞痕/臺中報導)「縱谷大地藝術季-漂鳥197」已邁入第5屆,除了邀請國外藝術家分別為英國、泰國、澳洲、芬蘭及香港共5位來台創作之外,還有4位國內藝術家一同到參與縱谷大地藝術季,希望藉著藝術品的美,推廣農村旅遊及縱谷品牌,拉長遊客駐足停留縱谷的時間,不想出國也可以安排3天2夜優雅之旅甚至2天1夜的精實行程,趁著秋高氣爽的時光,安排一趟縱谷之旅,也是頂優雅的。
行政院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台東分署副署長林國財提到,結合在地景色與人文風情打造農村新風貌,本分署近幾年積極推動「萬物糧倉.大地慶典」計畫目的,期望藝術家透過駐地創作時間能夠探索縱谷的面貌、作品放置區域的背景故事,用他們與這塊土地上的交流去渲染作品,增添更多縱谷的色彩在藝術季當中,並推廣縱谷獨有亮點,提供完整的縱谷生態、生活、生產、藝術、人文百態風貌。無論是當地居民或外地旅人,都能以更廣的角度去看見縱谷之美,逐步成為花東縱谷獻上熱搜第一平台,強化、曝光萬物糧倉大地慶典藝術季。
今2023年8件作品分別設置在池上鄉3件、關山鎮2件,以及鹿野鄉3件,每件作品背後承載著,藝術家想表達對於自然景觀的生命力與獨特之美,因此延續著泰戈爾的漂鳥詩觸動來訪遊客的心靈。
圖說:臺灣藝術家全得富的作品《阿嬤的叮囑》。(記者張亞痕攝)
臺灣藝術家全得富的作品《阿嬤的叮囑》,以年幼時阿嬤口中的警惕,了解到「人類與自然共存平衡」的重要性,也是在「尊重」的條件下才能持續,反之則會被自然反噬的發想進行創作。
同樣來自臺灣的藝術家蔡爾平老師的,作品《寄居蟹有房有車》,喻為我們與寄居蟹ㄧ樣,都是地球的過客,提醒大家對自然的醒思。
圖說:新銳藝術家何彥霖作品《心之地》。(記者張亞痕攝)
新銳藝術家何彥霖作品《心之地》,訴說也許人一生都在不斷尋找能夠真正了解自己的那個人,期待可以從他的作品當中去看見自己。
圖說:2019年參與過縱谷大地藝術季的芬蘭藝術家雅科‧《捨入誤差》。(記者張亞痕攝)
2019年參與過縱谷大地藝術季的芬蘭藝術家雅科‧佩爾努Jaakko Pernu,作品《捨入誤差》也同樣坐落在大坡池一處,表達概念性的想法與人類對自然的影響或自然對人類的影響密切相關。
圖說:英國藝術家喬治‧霍華斯George Howarth作品《山、陽光與蛇》。(記者張亞痕攝)
英國藝術家喬治‧霍華斯George Howarth作品《山、陽光與蛇》,由於駐地處創作時看見山脈不同時間呈現的顏色及當地石頭、土的不同,加上臺灣獨有的野生動物去構想整個作品的樣貌。
圖說:泰國藝術家魯奇特與臺灣藝術家鄭雋共同創作的作品《鹿》。(記者張亞痕攝)
泰國藝術家魯奇特與臺灣藝術家鄭雋共同創作的作品《鹿》,設置在鹿野高台,在魯奇特對臺灣的想像裡,鹿是具有美好意義的動物,並將鹿設計成他所熟悉的幾何風格。
圖說:香港藝術家胡梓康、郭笑儀作品《尋回Retrieve》。(記者張亞痕攝)
香港藝術家胡梓康、郭笑儀作品《尋回Retrieve》,作品述說被刻意隱埋的過去演化成恐懼,表達應勇敢向前探索,尋回空白,慢慢補回缺失,拼出完整的過去,澳洲藝術家馬特·希爾Matt Hill《生命光環》,透過作品向台灣非凡精神的韌性和堅韌致敬。
圖說:澳洲藝術家馬特·希爾Matt Hill《生命光環》。(記者張亞痕攝)
「縱谷大地藝術季漂鳥197」8件作品已於2023年7月1日縱谷壯觀開展,林國財邀請大家走進臺東,在觀賞縱谷大地藝術家作品的同時也認識辛苦耕耘的農村社區,這絕對是您們不能錯過的療癒首選。更多活動資訊請搜尋「萬物糧倉.大地慶典」官方網站或粉絲團。
另外,愛喝茶的人應該會知道,鹿野實際上也是個產好茶的地方。其位於池上的南方,東邊為海岸山脈,西臨中央山脈,氣候因素造就早春晚冬的特性,且沒有空氣污染,加上山坡地排水佳,所以非常適合茶樹生長。
茶的學問非常深,種類也繁多,而鹿野最有特色的茶,即是這幾年享譽國際的紅烏龍,而「博雅齋」也正是製作此茶的佼佼者。
圖說:一個茶莊的靈魂,除了好的茶園以外,就是來自藝術性與專注力皆需具備的焙茶師,而博雅齋的焙茶師也就是其經營人吳秋伶。(記者張亞痕攝)
該茶莊自產自銷經營30幾年來,獲獎無數,更拿了高達50幾面冠軍茶的獎牌。而一個茶莊的靈魂,除了好的茶園以外,就是來自藝術性與專注力皆需具備的焙茶師,而博雅齋的焙茶師也就是其經營人吳秋伶。
看著屋子滿滿的獎牌,她特別指著一個獎牌說道,「這是我大兒子睿廷拿到的獎喔,」這個獎牌的確是有值得一提的地方,這是比利時舉辦的國際風味暨品質評鑑(iTQi),有食品界米其林之稱,而博雅齋的紅烏龍即是第一次參加,就摘下代表極致美味的最高三星評價和代表頂級的二星榮譽。
無論何時,想喝好茶,就來鹿野,循著茶香探索,親自來到博雅齋,肯定能品嚐到一杯從心底回甘的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