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新聞】
金門境外移入屈公病2例確診 衛生局籲落實防蚊措施
金門境外移入屈公病2例確診 衛生局籲落實防蚊措施
2025-10-22

【勁報記者于郁金/金門報導】金門縣衛生局於10月15日接獲部立金門醫院通報2例疑似屈公病病例,經採檢送驗疾病管制署後,於10月17日檢驗報告結果為陽性,確定為境外移入屈公病確診個案。金門縣衛生局表示,經疫調顯示,2名個案為本國籍50多歲同住家人,於10月初曾前往中國廣東省自由行,並於10月7日返金,10月9日起陸續出現發燒、關節痛及紅疹等症狀,研判於廣東省活動期間遭病媒蚊叮咬而感染。

 

金門縣衛生局接獲通報後,立即啟動疫情調查與防治作業,針對個案居住村里進行登革熱病媒蚊密度調查,並加強社區防疫宣導;另結合環保局及鄉鎮清潔隊人力,完成個案住處周邊之噴藥作業及孳生源清除工作,以防範疫情擴散。

 

金門縣衛生局說明,針對近期本縣出現2例境外移入屈公病確診個案,提醒計畫前往中國廣東省或其他屈公病流行地區之民眾,務必於旅途中加強防蚊措施;建議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使用政府核可、含敵避(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或伊默克(IR3535)成分之防蚊液,以降低遭病媒蚊叮咬風險。

衛生局表示,屈公病主要由帶病毒白線斑蚊或埃及斑蚊叮咬而感染,潛伏期為2至12天;病患在發病前2日至發病後5日間處於病毒血症期,具傳染力;若於此期間遭病媒蚊叮咬,病毒將在蚊體內複製2至9天,之後該蚊再叮咬其他人,即可能引發社區傳播。

 

衛生局指出,雖然近期氣溫逐漸下降,白天仍適合病媒蚊活動與繁殖;為降低屈公病及登革熱等蚊媒傳染病風險,請民眾落實「巡、倒、清、刷」等措施,徹底清除住家內外積水容器,有效減少病媒蚊孳生。

金門縣衛生局表示,若出現發燒、關節痛或關節炎(尤其是手腳小關節、手腕與腳踝)、頭痛、噁心、嘔吐、疲倦、肌肉疼痛或皮疹等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旅遊史、接觸史與活動史,以利醫師及早通報與診斷治療;落實個人防蚊措施與環境整頓,不僅能保護自身健康,也有助於守護家人與社區安全。(金門縣政府提供照片)

#金門縣衛生局

台鐵
高鐵
即時新聞:
彥星
新北市交通局
工研院
台中市勞工局
台中市文化局
台中教育局
臺中市政府建設局
東海大學
修平科大 
華盛頓中學
郵政金融卡
希望廣場
空氣品質監測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