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臺大分院內科部感染科邊建榮醫師說明,血液抹片檢查可看到紅血球內出現瘧原蟲,是確診瘧疾的重要依據。(圖/新竹臺大分院提供)
【勁報記者羅蔚舟/新竹報導】
一名中年男子赴西非貝南共和國出差,雖有服用預防性抗瘧疾藥物,卻未完成全程療程。返台後陸續出現發燒、喉嚨痛、茶色尿及黃疸等症狀,前往新竹臺大分院就醫。醫師詳細詢問旅遊史後懷疑感染瘧疾,隨即安排血液抹片檢查而確診。病情一度危急,需入住加護病房治療,所幸在醫療團隊專業照護下康復出院。
新竹臺大分院感染科邊建榮醫師表示,瘧疾是由帶有瘧原蟲的病媒蚊叮咬所造成,為可致命的嚴重傳染病。一般在被感染蚊叮咬後7至30日發病,少數病人潛伏期可長達數月。初期症狀與流感相似,包括發燒、畏寒、頭痛、肌肉關節痛、噁心、嘔吐與疲倦等,若病情惡化,可能引發脾腫大、休克、肝腎衰竭、肺水腫、急性腦病變甚至昏迷。
台灣在1965年被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式認定為瘧疾根除地區,目前國內已無本土病例,但每年仍有約10例境外移入,感染地多來自非洲國家。由於瘧疾可迅速惡化並威脅生命,早期診斷與治療至關重要。
邊建榮醫師提醒,規劃前往瘧疾高風險地區的旅客,應在出發前一個月至旅遊醫學門診諮詢,依醫囑服用預防藥物,並於旅途中做好防蚊措施,如穿著淺色長袖衣褲、塗抹合格防蚊藥劑等。返國後若出現發燒或類似流感症狀,應立即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以利正確診斷與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