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署新竹分署大湖工作站舉辦「小花蔓澤蘭防治宣導活動」,與會全體人員和防除小花蔓澤蘭成果合影。(圖/林業署新竹分署提供)
【勁報記者羅蔚舟/苗栗報導】
為防除被譽為「綠癌」、嚴重危害臺灣森林生態的小花蔓澤蘭,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新竹分署大湖工作站今(20)日上午於大安溪事業區第7林班旁苗栗縣三義鄉鯉魚潭水庫後池堰,舉辦「小花蔓澤蘭防治宣導活動」,結合三義鄉鄉民代表會黃代表富裕、三義護林協會賴總幹事肇忠、三義鄉調解委員會范主席日紅、在地鯉魚潭村民及保證責任苗栗縣富農農產運銷合作社,共同投入剷除行列,合力清除386公斤的小花蔓澤蘭,展現社區與政府攜手守護生態的豐碩成果。
▲林業署新竹分署大湖工作站陳正倫主任進行活動前介紹 。(圖/林業署新竹分署提供)
新竹分署表示,小花蔓澤蘭因生長快速、繁殖力驚人,能以種子與無性繁殖雙重方式擴散,短時間即可覆蓋整片林木,導致植物無法進行光合作用,最終死亡,對森林生態造成巨大威脅,因此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種」。每年秋季正值其開花結實前夕,若能「先下手為強」拔除,將可大幅降低其擴散風險。
鯉魚潭水庫後池堰是兼具灌溉調節與生態價值的重要濕地,擁有多樣的水鳥、魚類及植被,清晨與傍晚常可見白鷺鷥群聚覓食,生態景觀豐富多元。此次除蔓不僅恢復原生植被的生存空間,更有助維護當地賞鳥資源及良好遊憩環境。
▲防除小花蔓澤蘭情形 。(圖/林業署新竹分署提供)
活動當日由分署同仁向參與民眾說明小花蔓澤蘭的危害與正確移除方式,提醒務必「連根拔除並妥善裝袋」,避免種子再度擴散。經過分組合作,原本被厚重藤蔓覆蓋的林地逐漸重見天日,壓抑的樹木枝條得以舒展,象徵著生態復甦的契機。
林業署新竹分署分署長夏榮生指出,小花蔓澤蘭防治需要社區與政府長期投入,執行情形已累積多年經驗,居民從陌生到主動清除,展現生態守護的決心。未來將持續結合在地社區、學校及團體,共同推廣友善棲地營造,讓環境維護成為全民運動。
▲防除小花蔓澤蘭情形 。(圖/林業署新竹分署提供)
林業署新竹分署同時提醒民眾,目前新北、桃園、新竹及苗栗等地皆設有小花蔓澤蘭收購站,民眾或社區發展協會皆可參與移除及交繳作業,收購價格每公斤5元,盼透過誘因與宣導雙管齊下,加速清除成效。
林業署新竹分署表示,這次活動不僅展現了「公私攜手」的合作力量,更透過實際行動讓社區深刻認識外來入侵種的危害,共同為守護臺灣森林生態與後池堰美麗景觀盡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