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貓森林」種下的新竹油菊,加入珍稀植物異地備份行列。(圖/大肚山學會山貓森林及林業署新竹分署提供)
【勁報記者羅蔚舟/竹苗報導】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新竹分署與林業試驗所合作推動竹、苗沿海淺山丘陵的受威脅植物保育與復育工作,自110年起開始進行相關受威脅植物盤點、棲地風險評估,同時收集不同地方的植株種實、枝條,透過苗圃培育及域外保種園等適地適性的保育策略並具體的實務操作;近二年,部分珍稀植物成功產有次世代的種原後,即與在地非政府組織與教育機構合作推廣異地備份種植。2023年的秋天,新竹油菊開得特別熱閙亮眼,展現珍稀植物保育與推廣的初步成果,也鼓舞著團隊持續推動的信心。
▲「田鱉田」移除小花蔓澤蘭等外來種植後,也響應稀有植物異地備份任務。(圖/林業署新竹分署提供)
很多稀有的草本植物都生存在開闊的野地,少受關注,但卻也因棲地開發破壞、氣候環境變遷等因素,生育棲地逐漸減少。為推動臺灣西北部竹苗地區稀有原生植物保育工作,林業署新竹分署委託林業試驗所團隊於110年初即深入苗栗淺山周邊的福地(墓地),找尋少數留存的原生族群,採集植物枝條,在苗圃成功繁殖後移至域外保種園,並陸續從保種園中收集次代種原,且每一份植物體都保留清楚的來源紀錄,以達保存在地基因純化標的。
林業署新竹分署表示,為達保種與教育推廣多管齊下,新竹分署採取與在地民間團體、中小學校合作的策略,利用共協合作單位的小片土地,在植物種原棲地周邊創建穩定、適合生長的新環境,減低原棲地採集壓力。此外,在野地採種與次代種原育苗過程,團隊也同時進行受脅植物族群生態與繁殖特性研究,找出族群威脅因子及突破繁殖技術。
▲「山貓森林」在今年2月種下的新竹油菊,帶來數大便是美的驚喜,極具觀賞價值。(圖/大肚山學會山貓森林及林業署新竹分署提供)
林業署新竹分署表示,為將保育理念與工作擴及不同機關及在地組織,鏈結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中的「人網」,透過跨域邀集新竹及苗栗在地非政府組織與教育機構參與。由林試所協助評估種植棲地特性,篩選適合物種以及維管量能,陸續提供繁殖及照養技術稍低的次世代珍稀植物,由民間非營利組織等夥伴共同參與異地備份任務。推動近三年,團隊已經培育20餘種珍貴稀有植物,例如被學者評估為國家極危等級的大胡枝子、尼氏畫眉草、漏盧,瀕危等級的牛皮消、三葉埔姜及新竹油菊等,累計推廣種植2千餘株。
林業署新竹分署分署長夏榮生分享,2023年入秋後,在社群媒體或手機訊息上,接連收到在地保育夥伴傳來新竹油菊開花的消息…在通霄新埔國小校園內原本為外來景觀植物的花圃改造的「珍稀植物迷你保種園」;「田鱉田」在移除小花蔓澤蘭等外來種後,以貼近野地野生環境的方式復育淺山丘陵的稀有植物;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在福智月稱光明寺園區為珍稀植物打造的「野花園」、苗栗長期關心石虎的「山貓森林」頭屋環教基地;以在地農業推廣環境教育的「裡山塾」等有心的夥伴,都發揮公眾力量加入珍稀植物保育行動。而除了新竹油菊在這個季節,展現著當令油亮的小黃花美姿,漏盧、大胡枝子、三葉埔姜、庭梅、島田氏雞兒腸等也適應得很不錯。
藉由跨域、串連地方學校與民間團體構成的復育據點,為受威脅物種保留生機,並透過栽培經驗的積累、傳承與交流,讓有限的保育資源發揮更大的成效,也重新創造出土地、原生植物與人的連接。美麗的新竹油菊花開的景象與其開枝散葉的成果,鼓舞團隊夥伴的信心,也堅定著持續前進的腳步,期待透過各種形式保育與推廣,讓珍稀及受脅植物有機會脫離瀕危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