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勁報-記者蔡宗武/高雄報導】高雄市副市長林欽榮在臉書貼文中表示,根據市府捷運局的報告,交通部於昨日完成了高雄輕軌C24-C32站路段的履勘,並發布了新聞稿。他立即指示捷運局和交通局根據交通部的要求,只有兩項改善事項需要在通車前完成。今天,捷運局已經完成了這兩項要求並回報交通部,預計近日將獲得交通部的核准營運許可,整整10年啊!在冬至團圓日的隔天,C24-C32站路段完成了履勘檢驗,高雄輕軌即將開始試營運,並與全線各段銜接,這是高雄的第三條大眾捷運系統正式進入營運的新里程碑。對此,他內心感觸良多!
回想2020年8月24日陳其邁市長就職前的前一天周末午後,陪同陳市長聽取捷運局主管同仁的業務報告,在陳市長的直球對決的信念下,直球對決成為我們市府行政團隊的工作態度,當重大建設碰到問題的時候,不迴避,直球對決拿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才能讓交通建設一項一項能夠往前走。陳其邁市長指示,落實交通平權是很重要的,面對輕軌工程已經落後近2年的困境,市府必須迎頭趕上落後的進度,一定要緊緊緊,拿出實在可行的優化方案來與民眾溝通協調,讓輕軌可以復工續建。
隨即,當年就職後,他便與捷運局、交通局同仁們討論,了解在輕軌停工2年過程中,捷運局面對美術館路及大順路段民眾關心之交通、停車及噪音問題,已召開多次公聽說明會,並於多次專家學者會議中所獲仍建議輕軌原路線應續建的結論。然而當時市府的決策不明,讓捷運局基層同仁感到無所適從。
個人本身也是基層出身,明白市府決策不明對公務員的挫折感有多深。因此,他立即召集多個局處、專業顧問公司和統包商團隊,進行了多次跨局處研商會議,確定了輕軌「路線不變、路型改變」的基本方針。在他成為副市長後的短短2個月內,引入了科學化的數據佐證,進行了相關噪音和VISSM交通動態電腦程式科學模擬分析。結果顯示這些都是可行的。市府團隊隨即提出了「9項優化調整方案」和「2項行政配套措施」,還根據原路線優化方案對輕軌沿線進行了民意調查,並動員了民政局和各區公所的同仁們協助徵詢民眾的意見,新聞局經由民意調查確認,超過七成的民眾支持此計劃。2020年11月10日,市長陳其邁召開了輕軌復工記者會,宣布輕軌正式恢復工程,以回應市民對便捷交通的期待,讓輕軌成為邁向前方的重要一步。
9項優化調整方案包括:
輕軌路型北移至美術館園區內,並加大轉彎半徑(R30m增加至50m),以降低輕軌轉彎噪音,同時保持美術館路的車道數,不影響既有車行交通。
最窄路段單線雙向:美術館中華一路至裕誠路(143m)採用單線雙向,其他路段保持雙向4車道。
站點保留樹木:保留184棵小葉欖仁樹,使C21-C21A站成為知名打卡景點「龍貓隧道」。
大順路段輕軌路幅縮小,以維持車行順暢。
大順路段保留原有的206棵雨豆樹,並種植更多大型雨豆樹,總計達318棵。同時,在C24-C32站路段區間進行全面改善人行環境。
擴寬龍德新路並向東延伸,成為大順一路的替代道路。
將島式月台改為側式月台,釋放出更多空間供車道使用。
針對停車問題的解決方案:沿線共取消345個路邊停車格,並增設3,024個路外停車格和機車停車彎,以滿足機車停車需求。
使用交通環境Vissim模擬作為交通號誌管控對策等。
上述9項優化調整方案已經順利實施,美術館段已於2022年10月通車,大順路段於昨日完成履勘,預計在2024年元旦後進行試營運,成功完成了這一歷史任務。
輕軌成圓後,形成高雄特有的「雙環路網」,是高雄都會核心區的城市動能心臟。輕軌大順路段規劃有10處開放左轉路口,包括富民路、龍德新路、河堤南路、莊敬路、灣中街、大豐路、鐵道一街、憲政路、武廟路及中正路等。後續將進行交通疏導措施之調整,並對輕軌成圓後59處路口設置智慧防碰撞系統,提供預警訊息給輕軌駕駛預為因應。該案已獲得「2023智慧城市創新應用獎」。市府也進行人本造街,改善兩側人行環境,預計明年8月完工。保留184棵小葉欖仁和206棵雨豆樹,加種後總計318棵雨豆樹,成為【綠巨人隧道】,讓高雄成為綠色運輸城市。
細數十年的歷程,高雄輕軌終能成圓:輕軌第一階段籬仔內到哈瑪星站,自2013年動工、2017年通車,接續第二階段2021年初凱旋公園~鼓山區公所站大南環通車、2021年底臺鐵美術館站通車、2022年美術館段通車,到2023年底大順路段完成履勘,總共歷經十年,高雄輕軌終成圓。
感謝所有參與的同仁以及協力合作的機構,大家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加緊趕工。無論晴天還是雨天,中鋼團隊都在辛苦地施工。在颱風期間,他們冒著風雨加固作好防颱準備,確保每棵雨豆樹都得到最佳保護。龍華橋鋼箱梁吊裝作業也在海葵颱風登陸前順利完成,將封路交維措施提早撤除,減少了交通衝擊。感謝所有市府團隊和統包團隊的努力,明年元旦輕軌將正式試營運。再次感謝市民朋友的寬容和支持,讓我們一起成就高雄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