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勁報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由中華創新發明學會、俄羅斯阿基米德國際發明協會共同主辦「2025第15屆IIIC國際創新發明競賽」,近日於臺北茹曦酒店舉行頒獎典禮,本次共有13個不同國家發明人參與,總參賽件數為386件傑出發明作品參加,競爭激烈;崑山科技大學深耕產學鏈結特色衍生成果作品,共奪下6金3銀,成績亮眼。
崑山科大師生團隊在本年度IIIC國際創新發明競賽表現傑出,包括「土壤粘土與氧化石墨烯成長三維結構奈米碳管之製備與應用」、「AI淨灘機器人」、「太陽光導引與室內智慧照明溫控系統」、「鏈條測試裝置」、「全日型低溫太陽熱能智慧發電系統」、「優化再生能源整合:基於光達的太陽能預測與智慧能源管理以提升電網穩定性」及「太陽能加熱儲熱裝置」、「RV減速機潤滑失效模式之建立」、「餐蒸環埯監控系統結合AloT之應用」等精彩作品皆獲獎,且其發明都已經獲得專利。

此外,活動當天同時頒發2025第21屆國際傑出發明家獎,機械系翟大鈞助理教授取得近25件國內外發明專利,榮獲素有發明界奧斯卡獎之稱的「學術國光獎」頭銜,當日同獲表揚。
先進應用材料工程系許豪麟助理教授、學術副校長暨機械工程系侯順雄教授,以「土壤粘土與氧化石墨烯成長三維結構奈米碳管之製備與應用」奪金,其以黏土與氧化石墨烯應用於無需添加金屬催化劑奈米碳管生長,成功製備出具綠色特性三維複合結構儲能電極材料。此創新材料應用於超級電容電極,可顯著降低對貴重金屬的依賴,減少碳排放,環境友善,技術有望減少對進口芯材依賴。

電機工程系李振興教授、機械與能源博二生戴淳彥、工程學院院長兼電動車暨智慧電子工程系江智偉教授等人共同發明「AI淨灘機器人」同樣奪金,此AI機器人可以自主行動並可遠端監控、並設計特別的機構來執行清理垃圾任務,透過AI影像辨識,辨識塑膠廢棄物、玻璃瓶、菸蒂,以旋轉掃帚進行垃圾收集並移動至收集箱,進行清理沙灘上垃圾;此AI機器人具GPS模組,可自行回到充電站充電,本發明能清理沙灘的垃圾、幫助海洋生物不受垃圾危害,為地球生態永續生存盡一份心力。

機械系劉鑑德助理教授、電動車暨智慧電子工程系劉威宏老師、機械系碩二生郭威良,及大二生王鈞濬、謝雨恩、謝翰德等,以「太陽光導引與室內智慧照明溫控系統」奪金,其利用導光技術,透過太陽光獲取能量與光源,以及遮片阻擋紅外線,將太陽光引入室內不容易獲得自然採光地方,並利用自然光紅外線作為調節室內溫度來源;當燈源不足時,系統內調光模組會以混合調光方式提供光源,以自然光降低人造光源,降低眼疾提早發生,及人類對能源依賴。
機械系邱韋丞助理教授、大亞鏈條吳靜美副總、機械系陳福成教授、侯順雄教授、機械與能源工程研究所博一生張幼銘,合作共同開發「鏈條測試裝置」,其以一簡單精準方式用於自行車鏈條測試,藉由本創新之鏈條測試裝置可以提升傳動搭配準確性,供我國自行車相關產業設計時參考,同樣獲得評審青睞奪金。
教務長兼電動車暨智慧電子工程系謝明君教授、機械系翟大鈞助理教授共同發明「全日型低溫太陽熱能智慧發電系統」,其以熱電晶片作為太陽熱電發電元件,黑色鋁板作為太陽熱能集熱器;在集熱板背面,熱電晶片其熱端以列陣排列方式安裝於集熱板上,其冷端安裝水冷散熱器,確保冷熱兩端有較大溫差,以提升發電效率,當熱電晶片兩端有溫差時即產生電能,獲得金牌實至名歸;此外,謝明君教授所指導另一項作品「太陽能加熱儲熱裝置」則獲銀牌。
電動車暨智慧電子工程系江智偉教授、謝明君教授、鍾天穎助理教授、智慧機器人工程系孫書煌副教授、成功大學楊松霈教授等,以「優化再生能源整合:基於光達太陽能預測與智慧能源管理以提升電網穩定性」奪金,其以光達(LiDAR)遙測技術,分析雲層特性,能比傳統方法更準確地預測太陽輻射量,結合物聯網(IoT)即時監測系統,可支援智慧型光伏控制,有效提升削峰填谷能力與能源使用效率。
機械工程系徐孟輝教授指導機械與能源工程研究所博一生周俐妤和陳唐逸,則以「RV減速機潤滑失效模式之建立」、「餐蒸環埯監控系統結合AloT之應用」,分別榮獲銀牌。
崑山科大李天祥校長表示,校方鼓勵師生積極投入研發、爭取專利,勇奪獎牌師生團隊,其發明都已經獲得專利;在競賽過程中,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創意思維、創業精神,並在提出創意同時,學習將想法化為實際行動,瞭解如何考量現實環境與條件,將創意化為具體執行計劃,激發學生無限潛能與增廣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