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李采恩於將軍村分享駐村創作歷程。(圖/竹市府提供)
【勁報記者羅蔚舟/新竹報導】
新竹市鐵道藝術村今(11/15)日於將軍村舉辦「途徑、風景、紀念碑-李采恩黃金町進駐分享會」,邀請這屆赴日交流駐村藝術家李采恩分享她於日本橫濱黃金町的創作歷程與在地觀察,活動吸引藝文愛好者共同參與交流。竹市府文化局表示,李采恩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碩士班,並曾赴日本御茶水女子大學交換學習。其創作主要以水墨為媒材,關注風景、遊記與想像物件等主題,透過自然與人為環境的交錯觀察,探討日常與生死觀的省思。

▲藝術家李采恩於山本公寓的工作空間一隅(劉書佳拍攝)。(圖/竹市府提供)
新竹市文化局長兼新竹市文化基金會執行長王翔郁表示,由新竹市文化基金會、新竹市鐵道藝術村、智邦藝術基金會及日本橫濱市黃金町區域管理中心合作之「新竹市鐵道藝術村 X橫濱市黃金町區域管理中心藝術交流計畫」,自啟動以來持續推動雙邊合作,今年已邁入第三屆。透過藝術家的駐村與創作交流,串連兩地藝術社群的互動與連結,期盼藝術家能在駐村過程中深化對地方文化的理解,並從交流與分享中激發更多創作能量。
新竹市鐵道藝術村營運單位智邦藝術基金會指出,李采恩於今年7月至10月赴黃金町駐村,以「在路上:行旅、風景、紀念物」為主題展開創作。她將藝術家視為遊走的旅人,在城市中不斷移動、觀察與對話,記錄藝術家的路徑與角色形象,並將駐村期間留下的物件與痕跡視為紀念,轉化為地方記憶與歷史的一部分。

▲藝術家李采恩作品<大岡川遊記>(劉書佳拍攝)。(圖/竹市府提供)
李采恩在分享會中提到,創作靈感源自去年底造訪橫濱的經驗。當時她注意到城市中散布的古道路標與紀念碑,這些地標不僅作為進入城市的途徑,也標記歷史、串聯群體記憶,構築出一條地理與文化的連接路徑。以浮世繪《東海道五十三次》與描繪演員形象的「役者繪」為靈感,她思考藝術家進入城市的角色,不僅如同旅人,也像那舞台劇中的役者,因著時地不同而轉換角色。當藝術家離開後,那些行經的路徑、造訪的地點與留下的痕跡,最終將構築成一段屬於地方的記憶。作為水墨創作者,她嘗試將「行旅」與「風景」轉化為創作,並從中思考藝術家在旅居城市中的關聯性、所扮演的位置,以及人群流動與集散的記憶。
文化局說明,今年「黃金町藝術市集+上大岡藝術市集2025」以「通過中 We Meet Along the Way」為主題,聚焦駐村藝術家的行動與在地串連。藝術家的停留、相遇與創作,使不同地區與社群之間持續交流與改變,而這些歷程與成果最終也構築為地方歷史的一部分。展覽橫跨黃金町與上大岡兩地,藝術家們在京急鐵道的車站之間穿梭展出,透過展覽的串聯,開啟藝術家與兩地之間的對話與創作的可能性。

▲藝術家李采恩作品<旅途的紀念碑>(劉書佳拍攝)。(圖/竹市府提供)
文化局補充,目前由本計畫推薦來台交流的韓國藝術家ZIU SUH正於將軍村進行駐村創作,期望透過雙邊藝術進駐交流,深化國際合作與互動,也期盼透過本次計畫讓市民更了解藝術進駐,並認識藝術家們在不同文化場域中的創作歷程與文化啟發。更多活動及展覽資訊請參閱「新竹市鐵道藝術村」臉書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Hsinchuwarehouse/ ),或洽詢 03-5628933及1999市民服務專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