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藝術】
共探文字之美 竹市文化局即日起推出《好字為之的時代》展覽
共探文字之美 竹市文化局即日起推出《好字為之的時代》展覽
2025-11-13

 

▲《好字為之的時代》開展,代理市長邱臣遠和與會貴賓合影。(圖/竹市府提供)

 

【勁報記者羅蔚舟/新竹報導】
為持續推動「美感新竹」打造兼具科技與人文的文化城市,新竹市文化局即日起推出《好字為之的時代》展覽,並於今(11/11)日舉辦開展活動,由代理市長邱臣遠出席偕同策展人張乃予推廣文字與語言之美,探討「好字為之/好自為之」的多重意涵,並回應人工智慧快速發展下的文化挑戰,邀請市民重新思考文字更深沈的意涵。邱代理市長說,展期即日起至明(115)年1月18日,歡迎民眾朋友及藝文愛好者踴躍參觀,一同感受書寫於當代的文化價值與時代意義。

 

▲《好字為之的時代》開展,代理市長邱臣遠與策展人及作家合影。(圖/竹市府提供)

 

邱代理市長表示,文字是文明延續、知識傳承與思想交流的重要媒介,但在資訊過度快速被生產、複製與傳播的時代,如何判斷真實、辨識主體,正成為當代人面臨的重要課題。市府團隊以「幸福五環」為施政主軸,打造全齡共享的幸福城市,同時透過「新竹好學」提升教育品質,讓科技與文化並行,進一步強化市民的資訊素養與文化認知。此次展覽重新展示傳統鉛字的質地與意象,讓觀者在數位化與AI生成文字快速複製的浪潮中,重新思考文字作為思想載體,如何仍承載真實、重量與人文溫度。

 

張策展人表示,此次展覽集結10組藝術家及各單位共同參與創作,分為四大展區,由張禮權老師以書法與篆刻作品呈現漢字跨越媒介與時代的歷史軌跡;「陳彫刻處」則透過親手雕刻與蒐集的現成匾額,展現文字從工藝、符號到再製的過程,讓觀者看見每一道刻痕背後所牽動的控制、技藝與時間性。「日星鑄字行」則特別挑選罕見鉛字、清代避諱字與徵選代表字,從碑刻、書寫、印刷到數位化脈絡,探討漢字作為文明與記憶載體的延續與變遷。

 

▲《好字為之的時代》開展,張禮權老師揮毫「美感新竹」。(圖/竹市府提供)

 

張策展人說明,展覽同時呈現從手工雕刻到數位字型與AI的技術轉向,以羅禾淋與國立臺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暨未來表演實驗室的作品《機械書寫計畫2-消逝的語》為例,以機械手臂為核心載體,結合雷射筆與夜光塗料,構成一個持續書寫與消退的光學循環,邀請觀眾放慢步伐,在看似熟悉的文字中發現新的閱讀方式,並在字與字之間,找到屬於自身的感受與回應。

 

文化局表示,展場中特別設置「圖靈測驗」閱讀互動區,以詩人徐珮芬與其訓練之語言模型生成作品相互對照,邀請觀眾親自辨識、「創作」與「智慧」之間的界線。此外,展場亦規劃多元互動體驗:包括供觀眾互動的《流動的訊息:Do the right word!》用手指寫出心中的沙畫布,模仿活字印刷體驗創作專屬詩句,以及趣味東南西北摺紙「大嘴巴」等互動。孩子們可在摺紙的格面中填寫文字與繪畫圖像,串聯個人記憶與想像,親子在手作中探索自我亦喚起童年趣味。透過這些融合手作、文字與情感的互動設計,展覽不僅寓教於樂,更打造出一個充滿創意與溫度的記憶探索場域,陪伴家庭一同在文化體驗中發現書寫的樂趣。

 

▲新竹市文化局即日起推出《好字為之的時代》展覽,展期即日起至明(115)年1月18日,歡迎民眾朋友及藝文愛好者踴躍參觀,一同感受書寫於當代的文化價值與時代意義。(圖/竹市府提供)

 

文化局補充,展覽期間亦規劃四場教育推廣活動,邀請民眾從不同角度體驗文字的魅力與文化深度。其中包含專家導覽《字型散步》,以輕鬆方式帶領觀眾走入城市街區,感受字型在日常生活中的多樣面貌;「日星鑄字行」鉛字排版體驗,讓參與者親手操作傳統活版印刷工藝;另有策展人及藝術家現場分享展覽創作詩作,並邀請觀眾參與簡易版「詩的圖靈測驗」,由詩人從詩意閱讀角度,引導理解語言中的人性痕跡與機器邏輯的差異。活動結合城市觀察、書寫實作、活版印刷與AI詩創作,帶領參與者從歷史、工藝到數位語言,全面感受文字的文化力量與時代意義。更多活動資訊及展覽詳情,請至「新竹241藝術空間」粉絲專頁( www.facebook.com/hsinchu241 )查詢。

台鐵
高鐵
即時新聞:
輔英科大
台南觀旅局
彥星
新北市交通局
台中市勞工局
臺中市政府建設局
東海大學
修平科大 
華盛頓中學
郵政金融卡
希望廣場
農業易遊網
空氣品質監測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