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勁報記者于郁金/金門報導】金門傀儡戲劇團為推廣浯島本土傳統文化藝術,於10月14日至16日連續3天,跨海來台受邀前往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靜宜大學及國立中央大學3所院校進行「指掌乾坤」系列講演與演出示範,展現金門非物質文化資產傳承力與創新能量,深獲各校師生熱烈迴響。
金門傀儡戲劇團10月14日首先登場是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漢學所專場,由該團團長蔡遠進率團以「傳統偶戲的當代表現」為題,從傀儡戲歷史、操偶技藝到戲偶造型美學逐一介紹,並透過現場演示,讓觀眾親眼見證「指掌之間,乾坤萬象」傳統藝能之美;雲科大師生對這門以木偶演繹人生百態藝術驚艷不已,講堂氣氛熱烈,現場掌聲不斷。
10月15日接續於靜宜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學系登場,針對大一學生「文化資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課程,蔡團長以親身經驗講述金門傀儡戲從戰地文化到藝術傳承過程,並與學生互動討論傳統技藝如何融入當代文創產業,啟發青年對文化資產保存與再生思考。許多學生課後表示,透過這場示範講演,更能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是表演形式,更是生活與信仰延伸。
活動最終站於10月16日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舉辦「文院學術增能論壇系列講座(八):中西偶戲跨界對話專場」登場;蔡遠進團長與中央大學藝研所助理教授王瑞婷老師同台對談,分別以〈指掌乾坤〉與〈神話、文學、民間喜劇:歐洲的木偶戲〉為題,從東西方偶戲發展脈絡、文化象徵與敘事手法進行深度交流;講座現場座無虛席,兩位講者以豐富實例與精彩影片片段,引發師生熱烈討論,呈現傳統藝術與學術研究交會多元火花。
蔡遠進團長表示,金門傀儡戲源遠流長,是地方民俗與宗教信仰重要載體;此次受邀巡演三校,不僅希望讓青年學子理解傀儡戲背後文化精神,更期待透過與學術界對話,探索傳統藝術在當代社會新角色與新價值;「非物質文化遺產保存,關鍵在於能否活在當下、走進生活,這正是我們努力方向」。
傀儡戲是歷史上最早出現具有表演功能木偶戲,文化意義深遠;且與傳統社會禮儀、宗教信仰習習相關,更有祈求平安意涵;本次校園巡演內容除傀儡示範演出與互動教學,讓學生了解傀儡戲由來、發展,及戲偶構造和操作手法,並突破傳統傀儡戲原有宗教禮儀形式,藉由傀儡戲經典劇目與金門守護神「風獅爺」傳奇故事結合,改編成適合師生觀賞故事情節,啟發學生想像力,讓學生看到傀儡戲偶靈活傳神肢體動作,體察傀儡戲高度藝術性與技巧性,期能達到寓教於樂之教學目的。
「金門傀儡戲劇團」團長蔡遠進師承大陸國家一級傀儡戲林文榮,從傀儡戲表演操控方式,肢體動作與各種角色步法,力求讓傀儡戲表演動作更完美精緻;2018年先後榮獲「金門縣傳統傀儡戲」文化資產保存單位與金門文化獎,及金門傑出演藝團隊等殊榮,2023年更再次獲得金門傑出演藝團隊的榮譽;劇團近年來持續在金門、臺北、澎湖等地進行校園巡演,期望從基礎教育中進行傳統藝文推廣與落實藝術薪傳,讓更多觀眾能瞭解這項歷史悠遠戲劇與金門本土文化藝術之美,為傳統傀儡戲文化永續發展奠定根基,進一步建構金門成為「閩南文化重鎮」主要目標。
現任團長蔡遠進,金門傀儡戲劇團主演,畢業於陸軍兵工學校及漢陽高工26期,陸軍兵工二等士官長(退役);現職:金門傀儡戲劇團團長、金門縣金寧中小學常務理事、金門縣閩南文化協會理事、台灣青年木偶聯合發展交流協會理事;該劇團其他成員包括副團長蔡光銘、副團長蔡光正、音效師辜文俊、特約講師張瑞芬、專職樂師莊維欽、劇團行政陳束女等。
團長蔡遠進從小耳濡目染,即對傀儡戲有濃厚興趣,雖投身軍旅長達20餘年,仍對於傀儡戲難以忘懷;民國95年告別軍旅生涯後,隨即接手劇團事務;鑒於在當時金門傳統傀儡戲相關活動,仍以民俗祈福與宗廟科儀為主。蔡遠進表示,為提升個人在傀儡藝術與技巧上精進,及推廣與傳承傀儡戲文化目的,特別在民國97年前往傀儡戲故鄉─泉州,向大陸國家一級傀儡戲大師林文榮先生拜師學藝;從傀儡戲表演操控方式,肢體動作與各種角色步法,及演出劇本內容編排,力求讓傀儡戲表演動作更完美精緻。
目前該劇團工作,除了在金門地區基本廟會科儀與相關公益活動參與之外,亦致力從基礎教育進行傳統藝文推廣,建構藝文多元學習管道;特別的是,以金門特有風獅爺文化為背景,突破傳統傀儡戲原有科儀形式,創新傀儡戲劇目《風獅爺傳奇》,在金門與臺灣各地辦理校園巡迴演出活動;近年來更積極在大陸北京、天津與福建泉州等地進行校園巡演與文化交流活動。
該劇團2018年先後榮獲「金門縣傳統傀儡戲」文化資產保存單位、金門文化獎與金門第1屆傑出演藝團隊殊榮;為了讓更多觀眾能瞭解這項歷史悠遠戲劇與金門本土文化藝術之美,以期將傀儡戲文化藝術發揚光大,為傳統文化永續發展奠定根基,期盼進一步使金門成為「閩南文化重鎮」主要目標,為浯島貢獻心力。
金門傀儡戲團主要演出劇目:
(1) 《風獅爺傳奇》:此劇為蔡遠進於104年所自創劇目,以金門特有風獅爺文化為故事背景,突破傳統傀儡戲原有科儀形式,以創新手法演出;透過藝師巧手操作,讓學生看到傀儡戲偶靈活傳神肢體,體察傀儡戲高度藝術性與技巧性;劇目融合具有教育意涵寓言故事,啟發學生想像思考力,期能達到寓教於樂之教學目的。
(2) 《快樂的小沙彌下山》:師父命小沙彌下山化緣,途中因遭遇風雨驚慌失措,而引發出一連串無厘頭搞笑情節,透過詼諧逗趣劇情,展現傀儡戲各種精妙步態。
(3)《鍾馗醉酒》:鍾馗見世界妖邪眾生橫行,心情煩悶借酒消愁;但儘管大醉酩酊,終不忘驅妖斬魔的神聖天職;以高難度技巧活化這位大義凜然神化英雄。
(4)《祥獅獻瑞》:舞獅是民間祭典活動常出現傳統表演藝術,有趨吉避凶之意;本段落以傀儡獅為觀眾呈現精彩舞獅藝術,演出動作逗趣,噱頭百出,展現祥獅之瑞氣及威猛之開創精神,象徵著蓬勃之茁壯氣象,襯托出生生不息傳承精神。
(5)《大團圓》:臺灣民間在慶典中為酬謝神恩都會聘請戲班於廟前演出,演出最後都會有生旦出場拜謝天地才算結束;透過狀元及狀元夫人拜謝天地演出祝賀現場觀眾,讓觀眾感受濃濃傳統習俗。
金門傀儡戲劇團表示,近年積極走出地方,除參與國內外藝術節與文化展演外,亦持續透過教育推廣、工作坊與學校合作,將傳統技藝轉化為文化學習資源,讓更多人認識金門文化底蘊;此次3場校園演出不僅深化藝文教育連結,更為傳統戲偶藝術開啟跨界新篇章。(金門傀儡戲劇團提供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