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藝術】
「物哀花見:攝影繪畫下的後風景」 莊淑芬的詩意影像竹美館展出
「物哀花見:攝影繪畫下的後風景」 莊淑芬的詩意影像竹美館展出
2025-10-15


▲藝術家莊淑芬自即日起至11/16日在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藝海閣舉辦「物哀花見:攝影繪畫下的後風景」展。(圖/竹美館提供)

 

【勁報記者羅蔚舟/新竹報導】
文化部所屬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璞玉發光-全國藝術行銷活動」的展覽支援計畫,提供展覽檔期予比賽得獎者,鼓勵獲獎者能發表新作品。曾於競賽中獲獎的藝術家莊淑芬,自即日起至11/16日在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藝海閣舉辦「物哀花見:攝影繪畫下的後風景」展,莊淑芬以攝影為主要創作媒介,取材自人物、動植物與大自然,透過融合繪畫語彙與質地,營造出介於現實與想像之間的圖像語言。

 

▲藝術家莊淑芬自即日起至11/16日在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藝海閣舉辦「物哀花見:攝影繪畫下的後風景」展,展出作品中可見如水墨般氤氳氛圍。(圖/竹美館提供)

 

從展出作品中可見如水墨般氤氳的景觀氛圍,透過攝影中保留的污漬與肌理,轉化為具有情感重量與時間感的視覺表現。這些影像不僅是對自然的再現,更是一種「後風景」的建構:藝術家凝視大地,以感性觸角傾聽萬物無聲的回應。在這些被時間洗鍊過的風景中,回應著日本美學「物哀」的精神,對萬物短暫存在的深刻體會與共鳴。影像成為與大地對話的中介,引導觀者進入一場詩性與感知交織的觀看體驗。透過攝影與繪畫的交會,開啟了觀看自然的新方式,使大眾得以在靜謐影像中重新連結土地與生命的本質,於無聲風景中感知時光與存在的流動。 

 

▲藝術家莊淑芬自即日起至11/16日在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藝海閣舉辦「物哀花見:攝影繪畫下的後風景」展。(圖/竹美館提供)

 

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葉于正館長表示,物哀是美學中對萬物短暫之行動智慧體察及體貼,藝術家運用當代的科技工具結合攝影與繪畫創作,將現實影像重新加以編排,營造出詩意氛圍並隱喻人與自然共存所造成的環境問題;水墨效果的色調,低調而沉靜,在觀賞時進入一種超越現實的畫面空間,反思作品中帶來的提問與傳遞的訊息。 

 

配合展覽另於10月19日(日)下午辦理「莊淑芬攝影繪畫創作:影像導覽與對話」講座,歡迎對攝影與當代藝術有興趣的朋友,一同走入影像的美學與內在敘事。個展於10月15日起至11月16日於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藝海閣展出,每日9:00-17:00開放參觀(週一休館),想瞭解更多的展覽訊息與內容,歡迎至「璞玉發光」官網 https://artlight.nhclac.gov.tw 與「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網站 https://www.nhclac.gov.tw 查詢。 
 
 

台鐵
高鐵
即時新聞:
新北市交通局
台中市勞工局
工研院
中油高雄
台中市文化局
台中教育局
臺中市政府建設局
東海大學
修平科大 
華盛頓中學
郵政金融卡
空氣品質監測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