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藝術】
展現跨世代「藝以傳心」文化技藝傳承力 竹美館發表「藝海揚芬」影像
展現跨世代「藝以傳心」文化技藝傳承力 竹美館發表「藝海揚芬」影像
2025-09-26

 

▲訪談蔣夢龍老師現場合影。圖左起:葉于正館長、前基隆市文化觀光局局長張建祥、蔣夢龍老師及夫人(前排中)、海東畫會蘇心彤理事長與凌春玉老師。(圖/竹美館提供)

 

【勁報記者羅蔚舟/新竹報導】
為傳承臺灣深厚的文化底蘊,文化部所屬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於9月26日在臺灣戲曲中心小舞台舉辦「藝海揚芬—百年公會堂人物影像民族誌影像暨刊物發表會」。此次活動聚焦三位代表臺灣藝術靈魂的國寶級人物:臺灣首位女性布袋戲頭師江賜美、臺灣第一苦旦廖瓊枝與詩書合一的書藝家蔣夢龍。透過紀錄片、專刊與現場影像展示,完整呈現他們一生的藝術實踐與文化精神。

 

▲江賜美以自學之姿成就一代掌中戲名家。(圖/竹美館提供)

 

現場參與的貴賓有國父紀念館館長王蘭生、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副主任梁晋誌、新竹市文化局文獻委員會委員潘國正、前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副主任鄒求強、前新竹縣教育局局長鄭飄、前基隆市政府文化局局長張建祥、真快樂掌中劇團團長柯加財、財團法人廖瓊枝歌仔戲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陳玉惠、薪傳歌仔戲劇團演出總監張孟逸、知名書法家施春茂、藝術史學者白雪蘭、林宗興、人間國寶莊武男(廟宇彩繪師)、舞蹈家江明珠、基隆海東書會理事長蘇心彤、基隆市海東書會理事長杜美華水彩藝術家林英哲、中華民國民族音樂學會理事長游素凰、大岡藝術空間總監崔毅、廖瓊枝藝師之子廖文庭伉儷、真快樂掌中劇團柯世宏、柯世華、攝影家邱萬興與廖紫妃、凌春玉、葉敏芳等共襄盛舉。

 

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自110年起啟動「藝海揚芬」民族誌影像計畫,以北臺灣九縣市為場域,訪談並記錄八十歲以上長年投入藝術的前輩。計畫主持人鄭飄指出,這些藝術家如同潛流般深厚,他們的技藝與生命歷程,不僅是個人的記憶,更是臺灣文化肌理的重要部分。他引用杜甫〈戲為六絕句〉中的詩句:「才力應難誇數公,凡今誰是出群雄。」強調真正的文化力量,不在於短暫的掌聲,而在於長久的積累與深刻的影響。

 

▲薪傳歌仔戲劇團演出總監張孟逸(左)於受訪現場感言:我要感謝廖瓊枝老師(左)17年來無私的教導與栽培。(圖/竹美館提供)

 

這次發表的三位藝術家,分別是臺灣首位女性布袋戲頭師江賜美、臺灣第一苦旦與人間國寶廖瓊枝及詩書合一的書藝家蔣夢龍,江賜美以自學之姿成就一代掌中戲名家。她的「真快樂掌中劇團」已傳承至第三代,並積極跨界與國際交流,讓布袋戲在現代社會中持續燃燒光熱。廖瓊枝以歌仔戲映照人生,從地方舞台走向國家殿堂,更將歌仔戲推向國際舞台。她培育無數門生,成立基金會推廣教育,是歌仔戲最具靈魂的傳承者。蔣夢龍將書法之篆、隸、楷、行、草五體融會貫通,並透過教育與協會推動,讓詩書藝術成為臺灣文化創新的基石。他不只是創作者,更是推動文化的「發電機」。

 

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葉于正館長表示:「藝海揚芬之核心精神不論是有形或無形資產,皆在於強調文化的力量與傳承的價值,此次發表的三位藝術家的生命故事,正展現了『藝以傳心』的精神。他們不僅以技藝立身,更以生命作答,將個人創作化為社會文化的厚度,跨越世代,成為臺灣文化永續傳承的力量。『藝海揚芬』是一場文化的禮讚,也是一份跨世代的承諾。當我們在百年公會堂的歷史氛圍中回望這些藝術家的人生與技藝時,也看見了臺灣文化的根基與未來。」

 

發表會現場透過紀錄片播放、座談與專刊展示,帶領民眾近距離感受藝術家的生活節奏與創作溫度。所有影像紀錄也將同步上架於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官網 ( https://reurl.cc/3MDoqO ),誠摯邀請社會大眾一同線上觀賞、學習與分享。

 

台鐵
高鐵
即時新聞:
新北市交通局
台中市勞工局
工研院
中油高雄
台中市文化局
勞動部桃竹苗
台中教育局
臺中市政府建設局
東海大學
修平科大 
華盛頓中學
郵政金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