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藝術】
融合科技與人文的智慧盛會 竹市「i Forum國際文化論壇」跨域對話登場
融合科技與人文的智慧盛會 竹市「i Forum國際文化論壇」跨域對話登場
2025-05-16

 

▲新竹市文化基金會和IC之音攜手合作舉辦「i Forum國際文化論壇」,竹市代理市長邱臣遠(左4)、竹市文化局長王翔郁(左3)與今日論壇貴賓共同合影。(圖/IC之音提供)

 

【勁報記者羅蔚舟/新竹報導】
在AI人工智慧浪潮席捲全球的當下,新竹市文化基金會和IC之音攜手合作舉辦「i Forum國際文化論壇」,邀請在地學研界、家長與學子共同對話,激盪文化發展、科學教育與科普傳播的全新思維,今(5/16)日在國立清華大學南大校區隆重登場,代理市長邱臣遠一同到場與三位主講者熱烈交流,暢談AI科技對教育、文化與未來世代的深遠影響,共同見證一場融合科技與人文的智慧盛會。

 

▲新竹市文化基金會和IC之音攜手合作舉辦「i Forum國際文化論壇」,竹市代理市長邱臣遠揭幕致詞,期盼今日與會人員皆大有斬獲。(圖/IC之音竹市府提供)

 

邱代理市長表示,新竹市是一座融合歷史與創新的文化科技之都,擁有三百年的建城歷史與深厚的文化底蘊,同時也是世界級科技重鎮,匯聚新竹科學園區、工業技術研究院及國家太空中心等重要科研機構。除了蓬勃發展的科技產業,新竹市亦高度重視文化與藝術的推廣,擁有豐富的博物館群、美術館群等文化場館,並在城市規劃上強調公園綠地與生活品質。正因為這樣的均衡發展,使新竹市在「2025年全球幸福城市指數」中脫穎而出,名列全球第75名、全台第二,榮獲銀牌級城市殊榮,展現出國際肯定。今日的論壇不僅是一次難得的學習與交流機會,更是推動科學教育與文化融合的寶貴平台,感謝所有參與者共同見證這場跨域對話的智慧盛會。

 

▲新竹市文化基金會和IC之音攜手合作舉辦「i Forum國際文化論壇」,竹市代理市長邱臣遠揭幕致詞,期盼今日與會人員皆大有斬獲。(圖/竹市府提供)

 

邱代理市長說,城市治理已不僅仰賴制度與建設,科技與人文素養的融合也成為核心關鍵。新竹市長期重視科學教育與人才培育,依賴在地一流的大學與科技產業資源,積極推動教育創新。我們深信科技是政策推動的工具,但唯有從教育著手,才能真正扎根未來。在市長高虹安上任後,新竹市加速數位學習的推廣,特別是在高中階段成立「數位實驗高中」,透過「全數位教程」與「平板取代課本」的方式,翻轉傳統教學模式。我們與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展開深度合作,共享師資與場域,並結合產業需求,將科技教育向下延伸至高中,甚至國中小學。

 

此外,市府持續舉辦科展活動及各類數位學習競賽,全面推動科技教育普及。我們希望新竹的孩子,具備三項核心能力:科技力、人文力與國際力。這是竹市對未來負責的方式,也是培養下一代關鍵人才的具體行動。

 

▲新竹市文化基金會和IC之音攜手合作舉辦「i Forum國際文化論壇」,竹市代理市長邱臣遠(中)、文化局長王翔郁(右)與今日專家學者暢談AI科技對教育、文化與未來世代的深遠影響。(圖/竹市府提供)

 

邱代理市長指出,科技應該以人為本,回應市民實際需求。新竹市以此為核心理念,推動 STEM 教育,強化學生的科技力、人文素養與國際視野。市府也善用數據與 AI,導入智慧停車、智慧站牌、共享運具與電動巴士等,改善交通問題,提升公共服務效率。針對交通事故熱點族群,市府補助機車駕訓,提供多語資源,提升年輕族群與外籍學生的交通安全意識。也針對高齡者改善夜間照明,增進用路安全。新竹市擁有高密度人口與高度配合的市民,是政策實驗與創新推動的理想場域。透過科技、教育與市政治理的結合,打造以人為本、數據驅動的智慧城市,實現生活品質與永續發展並進的願景。

 

竹市文化基金會表示,在AI浪潮席捲全球的當下,科技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引發對文化與科學關係的深刻思考。特別是在新竹這座兼具科技實力與文化底蘊的城市,如何培養具備科學素養與人文思維的新世代,已成為產學研與教育界關注的核心議題。面對AI生成內容日益普及與資訊環境日漸複雜,年輕世代更需具備批判性思維與判讀能力,以建立對科技與社會的全面理解。這些挑戰不僅攸關未來教育方向,也廣泛受到家長與師長的重視,正是此次論壇期望引發深度對話的關鍵所在。

 

▲新竹市文化基金會和IC之音攜手合作舉辦「i Forum國際文化論壇」,竹市代理市長邱臣遠(右2)、文化局長王翔郁(右1)與今日專家學者暢談AI科技對教育、文化與未來世代的深遠影響。(圖/竹市府提供)

 

竹市文化基金會說明,此次論壇特別邀請多位重量級講者,從不同面向探討AI時代下的科學教育與文化融合。首先是國立清華大學教授、原住民族科學發展中心主任傅麗玉,長年致力於原住民科學教育推廣,其團隊以原住民科學動畫榮獲金鐘獎與逾百項國際影展肯定。她在論壇中分享原住民族傳統文化中的科學智慧,從建築設計、倉儲技術到捕魚方式,體現出對生命的尊重與對自然環境的友善哲學。透過動畫數位化與教案設計,不僅展現原住民族學習與理解科學的能力,更進一步開創西方科學與原住民族文化共榮的可能。

 

其次是國科會科教發展及國際合作處長李旺龍,他以自身在科學傳播領域的豐富經驗,暢談從科普活動推廣到國際合作的多元實踐。透過分享親自策劃「週日閱讀科學大師」、「臺灣科普環島列車」等專案,並強調科學傳播不僅能提升大眾對科學的理解,也能與科研原創性並行不悖。透過國中小至高中的推廣歷程,李處長指出,科普教育能夠趣味化與生活化,使科學不再遙不可及。

 

▲新竹市文化基金會和IC之音攜手合作舉辦「i Forum國際文化論壇」,竹市代理市長邱臣遠(左3)、文化局長王翔郁(右3)與今日專家學者暢談AI科技對教育、文化與未來世代的深遠影響。(圖/竹市府提供)

 

最後則由台灣科技媒體中心(SMC)執行長陳璽尹從媒體角度切入,剖析科學資訊傳播的挑戰與責任。他指出,錯誤或模糊的科學報導可能對民眾健康、政策制定乃至公共認知產生深遠影響。論壇中他以實際時事為例,探討如何在面對快速變化的科學資訊時,透過媒體與科學家合作,追求真相、釐清誤解。台灣SMC也持續與國際接軌,致力於讓新聞中的科學內容更正確、更即時,也更貼近大眾。

 

文化基金會補充,此次論壇不僅搭建起一個學習與交流的寶貴平台,也讓新竹在地的師長、學生與家長更加認識科學教育的內涵,並親身見證科學傳播如何與文化深度融合,化繁為簡、觸動人心。新竹市政府、新竹市文化基金會與在地大學院校齊聚一堂,冠蓋雲集,共同透過科學素養與文化對話的深化,期盼進一步豐富這座科學城市的文化底蘊,為新竹開啟更多元的未來視野。

台鐵
高鐵
即時新聞:
台中市地政局
西拉雅
台中市勞工局
中油高雄
台中市文化局
台中市社會局
台中市環保局
台中市衛生局
東海大學
修平科大 
華盛頓中學
郵政金融卡
花博
希望廣場
空氣品質監測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