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藝術】
時間銀行聯盟熱身啟動 中山大學攜手社區開分行
時間銀行聯盟熱身啟動  中山大學攜手社區開分行
2025-05-15

圖/前鎮區時間銀行聯盟正式啟動;學生與長輩學習製作蔥花捲。

【勁報記者蔡宗憲/高雄報導】國立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大學社會責任(USR)計畫團隊深耕高雄前鎮區多年,成功協助路中廟社區打造全台首屈一指、連續8年營運的社區時間銀行,並於今年擴展至鄰近的復國與興邦兩社區,正式啟動「前鎮時間銀行聯盟」,不僅從單點創新擴展為跨社區共生網絡,更以制度化經驗實踐社區共學共創。

時間銀行是一種「以時間為單位、互助為本」的交換機制,鼓勵居民將自身專長與服務投入社區,累積可流通的「時分券」。在時間銀行制度中,居民能透過貢獻手作、清潔、陪伴等服務,換取時分券,用於社區商店兌換商品、體驗課程,甚至參加在地活動。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教授郭瑞坤表示,「時間銀行是跳脫金錢與傳統志工概念的另類制度,強調共享、互惠與社區共治。」

「前鎮時間銀行聯盟」於竹西里活動中心舉辦說明會與啟動儀式,路中廟社區學生與長者共同參與蔥花捲手作活動,展現世代交流的生命力。公事所學生陳宇傑表示,「向長輩學習烘焙,不只有趣,也讓我們理解彼此的生活智慧。」王玟雁也補充,「讓閒置物資轉讓給有需要的人,是資源循環的具體實踐。」世代交流與物資共享,使社區成為「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的另類經濟場域。

中山學生及社區居民也觀摩時間商店運作,閱覽店內陳列的居民寄賣與捐贈物品,與社區居民一同討論時間銀行的制度應用與推動歷程中遭遇的挑戰。路中廟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王月娥,也是中山公事所的博士生,她表示,初期推動時間銀行時,遭遇經費與人力短缺等困境,所幸在中山師生團隊的合作與協助下,透過不斷試驗與制度調整,建立起完善的服務交換機制。復國社區里長呂建霖提問,志工的服務價值如何評估?郭瑞坤說明,「時間銀行與志工時數應明確區隔,避免重複計算獎勵。服務價值可透過社區會議,由鑑價的方式討論決議,達成共識」。王月娥也強調,當居民理解「時分券」所代表的意義與多元應用後,會更願意積極賺取時分券,有助於活絡社區參與。

在中央與地方政府日益關注活躍老化之際,中山大學提供了時間銀行的示範經驗。在USR團隊的協助下,路中廟社區已連續8年自主營運時間銀行,持續推動「等值、分享、互惠」的核心理念,成為全臺時間銀行制度最成熟的社區典範。自107年起,中山管院USR團隊攜手路中廟社區推出時間銀行,逐步建構出完整的時間銀行制度,包括107年設置時間商店、109年創辦「時光咖啡吧」、發行全台第一本時間銀行實體存摺,並發展「時間貨幣」多元兌換與應用場域。今年進一步與復國、興邦兩社區合作,啟動「前鎮時間銀行聯盟」,盼能打造共享經驗、各自發展特色的跨社區協作平台,實踐區域共好。 

未來,中山管院USR團隊與路中廟社區也將前往復國社區與興邦社區,辦理訪談與工作坊,針對每個社區的運作,設計「因地制宜」的時間銀行機制,而非全盤複製。中山大學將持續結合學術與實務,支持各社區深化制度設計,並作為學生公共參與、行動研究與地方創生的最佳實踐場域。(圖/ 記者翻攝)

#中山管院USR團隊 #路中廟社區 #中山大學

台鐵
高鐵
即時新聞:
台中市地政局
西拉雅
台中市勞工局
中油高雄
台中市文化局
台中市社會局
台中市環保局
台中市衛生局
東海大學
修平科大 
華盛頓中學
郵政金融卡
花博
希望廣場
空氣品質監測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