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藝術】
后沙村史作者許木進伉儷攜書至大馬宣揚金門文化
后沙村史作者許木進伉儷攜書至大馬宣揚金門文化
2025-03-31

【勁報記者于郁金/金門報導】《后沙村史》作者許木進與黃明治伉儷攜帶書籍,於今(114)年3月21日參加台灣金門同鄉總會組成馬來西亞雪蘭莪浮羅吉膽金浯江會館館慶慶賀團,搭機前往馬來西亞吉隆坡,向當地僑親宣揚金門閩南文化與僑親落番文化,圓滿完成任務。

 

21日當天晚上許木進與黃明治伉儷抵達巴生,入住旅館。許木進表示,僑居當地三嬸周愛娣,立即請他孫子開車來旅館接我們去他家,在其別墅稍為盤桓;五叔許明泉立即來電催促我們進餐廳,其於晚上已召集住在巴生親人,前來相見為我們接風;席開2桌,參加的有二嬸及堂弟許清韓家人;三嬸周愛娣及堂弟許清坤家人;五叔許明泉與郭來英夫婦及其家人;堂叔許明安與廖玉花夫婦及其家人。

 

席間許木進將攜帶來《后沙村史》乙書,分送僑居巴生的宗親許明泉轉送諸宗親;散席後,應二嬸邀請前往堂弟許清韓家中拜訪;與海外僑親族人相聚交誼,同時也達成訪親交流目的。

 

3月22日上午五叔許明泉、郭來英、堂妹許佩茹3人驅車到旅館。許木進指出,接我們到吉膽島五條港漁村探訪其父親許天成,在島上經營海產蝦米業務情形;據「后沙村史」記載「后沙許文郁公(16世)隻身前往南洋落番,由新加坡轉入馬來西亞吉膽島五條港漁村;其子(17世)許天成公,以捕魚為生,後改經營海產,為人慷慨、處事圓融;曾當選該村村長,同時亦積極參與當地僑親服務,出任浮羅吉膽金門會館總務工作;家鄉五房家廟於民國68年(1979)修繕,其亦匯款捐1萬元,其子孫(18世)許明泉、許明安曾於104(2015)年11月22日參加馬來西亞雪蘭莪金門會館舉辦南洋僑鄉青年返金尋根文流活動,率家族成員15人來金祭祖旅遊;並參與104年12月27日家廟奠安典禮活動,與祖廟往來密切;明泉母親係客家女子,具有傳統美德,告誡子孫不可忘祖,囑子女家鄉家廟如有募款,一定要回鄉參與。

 

據當地媒體報導,馬來西亞吉膽島五條港漁村是國內著名蝦米產地,這個產業是當年僑居在島上許天成公所建立的,當初漁村漁民以補魚為生,蝦子盛產季節,捕獲量豐富,銷售不出去;許天成立即向漁民收購,曝曬成乾蝦米以後,分級運送至新加坡市場販售,收益頗豐;成就這個產業,全盛時期還雇有員工30餘人;如今島上人口移出老化,這個行業也漸漸式微,目前有部分漁民仍持續經營中,販售給觀光客。

 

五條港漁村沒有工廠,空氣清新;朝夕雲彩變化萬千,潮起潮落,孕育魚蝦螃蟹,故有螃蟹島之稱;漁人駕舟捕魚,朝去夕回,漁獲滿載,漁歌晚唱,一片祥和美景;是人間渡假天堂,因遠離城市喧囂,成渡假勝地;每於假日,見到遊客前來島渡假,海邊垂釣,舒解生活壓力,品嚐島上海鮮,是人間一大享受,所以旅遊潮時,島上遊客如織。

 

在五條港漁村碰到2位年輕人,一位金門大學畢業返回僑居地工作年輕人;李建明,金門大學閩南文化研究所碩士畢業,碩士論文「海外華人漁村產業與社會文化變遷:以馬來西亞雪蘭莪州吉膽五條港村為例」,指導教授江柏煒;這篇論文,敍述著五條港前世今生,非常精闢;畢業後他抱著滿腔熱血,回到五條港漁村;想振興五條港漁村的經濟,奈何人口流失嚴重,力不從心,壯心雄志,無法發揮;人口移動流失,已是鄉村、漁村普遍現象。

 

另一位翁秀麟,她在五條港漁村開了一家民宿;年輕人很有活力,善長資訊科技,常常在網路上行銷五條港漁村活動,招攬遊客上五條港漁村渡假休閒;經營民宿過程中,遭遇狀況也與李建明情況相同,但是她仍然繼續有信心堅持下去,相信明天會更好;本次金浯江會館慶典活動,他們有志一同,都來當志工;對他們為吉膽島、五條港漁村付出辛勞,表示肯定與祝福。

 

到吉膽是為參加「馬來西亞浮羅吉膽金浯江會館成立74周年、婦女組成立6周年紀念慶典暨籌募活動基金」慶典活動;在慶典會場可以碰到很多熟人,這些人在南洋僑界都是代表人物。許木進指出,這次從國內帶來20多本《后沙村史》,村史中有一章節敍述家族落番歷史與尋根經過;其過程可以與這些貴賓分享,所以贈送單位人員除許氏南勢角家族外,同時也分送雪蘭莪金門會館主席陳良吉、浮羅吉膽金浯江會館主席王木財;他們說要將這本書典藏在金門會館內,供鄉親參考;另也贈送給新加坡浯江公會主席李志遠、檳城金門會館主席周宗福,共同瞭解金門閩南文化與僑親落番文化。

許木進說明,3月23日慶典結束返回巴生旅館,先是僑居巴生三嬸周愛娣與子許清坤,及媳婦在旅館樓下等我們;而三嬸周愛娣表示,其於113年12月13日與侄兒許長青、侄媳張美玲、侄孫許寶霖、許蔚雲、許靖怡、許珮儀等一行7人,返回金門后沙祭祖,受到家人熱烈接待,金門日報也於114年1月21日加以報導,讓其備感榮幸;此行侄兒許長青因3月21日晚間工作很晚未能見面,故當天一定要接我見面;當晚再度與二嬸、兒子許長青與媳婦張美玲伉儷,及三嬸周愛娣、兒子許清坤夫婦等8人在餐廳敍舊交誼。

 

許木進指出,另僑居馬來西亞新山的宗親許亞國知悉我們到巴生吉膽島慶賀金浯江會館74周年生日;特別陪同夫人何碧璇與家人開了5個多小時車,入住相同旅館,為的就是要見面,敘敘家鄉情,讓我非常感動;從與二嬸、三嬸周愛娣們告辭後;回到旅館,宗親許亞國與夫人何碧璇已在大廳等你們,當夜就聊得很晚,隔日餐廳再敍到離別,就是有述說不完,祖先落番開發史與金門情,真是「他鄉遇故知,相見難別時亦難」。

許木進提起,與宗親許亞國認識,緣起於103年(2014)8月,許亞國透過友人在台尋親,輾轉傳到許木進手中,把尋根訊息傳回后沙老家,最終確認其曾祖父許江濱於前清落番至馬來西亞峇株巴轄;許亞國是僑居馬來西亞柔佛州新山第4代華人,知悉自己的根在金門,曾於104年4月4 日偕同夫人何碧璇及1子1女4人回門后沙認親,復於105年11月22至24日,再度偕同夫人何碧璇及2子1女、媳婦、女婿一行共8人,返回金門袓籍地后沙祭祖。

 

許木進於106年10月10日及107年10月25日兩度赴馬來西亞交流訪問旅遊,宗長許亞國亦特別與夫人何碧璇開車從新山趕到麻六甲入住旅館相見;這次相見特別帶來《后沙村史》相贈,讓其更瞭解家鄉歷史;兩家人情誼可謂歴久彌新,淵源流長,永遠相續。

「若能安逸、何以辛勞,若能在家、何以飄泊」;金門人落番至南洋,期間經過顛沛流離,吃盡苦頭,大多數的人並沒有顯赫事蹟可以記載;落番飄泊南洋,為的是爭一口飯、爭一口氣,等待那事業有成、衣錦返鄉的榮光;可是有多少人夢碎,多少人默默無聞終老異地而不敢返家呢?正應「十去、六亡、三存、一回頭」諺語。臺灣金門同鄉總會創會總會長李台山有個悲天憫人的心願並提交,未來再到南洋來交流訪問,要關注更多底層的金門僑親。

許木進表示,本次也因為家鄉后沙鎮南宮於114年11月16至19日舉行奠安典禮,邀請家鄉僑居海外宗親返鄉共襄盛舉;其紛紛表示,將會組團返鄉與宗親共度慶典;這次攜帶《后沙村史》到馬來西亞宣揚金門閩南文化與僑鄉文化,結合台灣金門同鄉總會慶賀團辦理馬來西亞浮羅吉膽金浯江會館館慶,兩者相得益彰,互增相乘效果,增益僑親文化交流,是一趟很有意義文化交流之旅。(台灣金門同鄉會總會監事許木進提供照片)

#后沙村史 #許木進

后沙村史作者許木進伉儷攜書至大馬宣揚金門文化
后沙村史作者許木進伉儷攜書至大馬宣揚金門文化

台鐵
高鐵
即時新聞:
麗寶樂園
台中市環保局
台中市衛生局
新北市教育局
高雄中油
新北捷運局
東海大學
修平科大 
華盛頓中學
郵政金融卡
希望廣場
台灣農業故事館
北市農業主題網
台灣好行
空氣品質監測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