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開講】
蔡英文總統萬歲(大成報總主筆郭憲鈴專欄)
2019-01-09

(大成報總主筆郭憲鈴專欄)前面寫了一篇「習近平主席萬歲」,今天再寫一篇「蔡英文總統萬歲」,以前國小到高中時糊裡糊塗被教壞去喊了十幾年的「蔣總統萬歲」,真的非常荒唐透頂、莫名其妙才會對一位世界近代史上四大殺人魔王高呼萬歲、真的很無知無聊亦無可奈何:這兩天寫了兩篇歌頌大人物萬歲的文章,真的是衷心對習近平和蔡英文獻上最虔誠的祝福,祝他們萬壽無疆,帶給海峽兩岸人民無窮盡的福祉和樂。

其實這是一體兩面的事-因緣於兩位政治領袖分別處理今年元月二日葉劍英發表「告台灣同胞書」四十週年之談話,結果創造共產黨與民進黨雙贏的局面,只有國民黨意外栽個大跟斗輸到脫褲子搞到大內亂到現在還在各說各話:「一個九二共識五種表述」,除了洪秀柱前主席的「一中同表」外其他四種都和習近平的論述不同,說穿了就是沒有共識,以後馬英九、朱立倫、吳敦義、王金平如何在無共識之基礎上去和習近平求同存異「兩岸一家親」,大家就拭目以待吧!反正這些人都是「能混就混」的;馬英九和吳敦義也靠著「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混了十多年,混到總統、副總統的寶座享盡榮華富貴;連韓國瑜都靠「九二共識」混到高雄市長了;不過今天韓國瑜也說了「如果不依附著九二共識、高雄的經濟發展將會碰到困難」,其實這問題筆者在去年投票前一週(11月18日)就在本專欄拙文「如果韓國瑜成為高雄市長」就寫得很清楚-若沒有對岸老共的鼎力相助,韓國瑜的政見就都是空話;但高雄人就要豪賭把票投給一個對高雄毫無概念毫無理解的韓國瑜,如今韓國瑜為了兌現政見就必須附和「九二共識」就必須承認「一個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那高雄市豈不是變成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城市,那韓國瑜就到北京國務院去要錢建造高雄市捷運黃線吧!所以習近平主席元月二日的公開談話豎起「九二共識就是一個中國」的大旗並且強調「沒有一中各表」只有「兩岸同屬一個中國」,這就是習近平主席的定海神針,這支大旗一豎立起來國民黨人全像看到鬼似的軍心大亂各說各話;有如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在北京天安門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北京城內突然響起「歌唱祖國」的歌聲(現在被喻為第二首國歌)而且越來越宏亮、越傳越遠,參夾著「義勇軍進行曲」,四面楚歌的歌聲讓屢戰屢敗的國民黨部隊紛紛放下武器向朱德總司令報到接受整編成「人民解放軍」;現在的國民黨人就像當年的國民黨軍隊軍心渙散、中心傾斜;但是民進黨人的表現就勇敢許多,尤其是蔡英文總統在元月二日下午馬上召開國際記者會向世界宣示「四個必須」非常勇敢果決地向中共宣示反對一國兩制、也不承認有所謂的「九二共識」,她說「身為總統,我全力捍衛台灣的立場」,她也對中共提出「四個必須」:「必須正視中華民國台灣的存在」「必須尊重2300萬台灣人民對自由民主之堅持」「必須以和平對等的方式處理雙方的歧見」「必須是政府跟政府所授權的公權力機構坐下來談」,蔡英文勇敢負責堅決地反駁習近平的「一國兩制」「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達成『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共同努力謀求國家之統一』的九二共識」;蔡英文很斬釘截鐵地說「台灣絕大多數人民都反對一國兩制」;蔡英文像母雞張開翅膀保護小雞將小雞緊緊地保護住、不許任何暴力之侵襲。

蔡英文的勇敢果決對抗強大的中國霸凌贏得絕大多數台灣人民之尊敬,她的支持度正在節節上升之中,很多國家政治領袖都發表對蔡英文總統之支持與尊敬,連中國大陸旅美學者都表示對蔡英文之肯定;蔡英文就像香港武俠小說文學家金庸一樣「面對巨大的權勢時絕對不後退一步的風骨,這種風骨正表現對人民群眾的摯愛之情」;金庸曾說「明白了是非善惡之後,我絕不對不合理的壓迫低頭屈服」,金庸這種思想理念表現在他小說中很多大俠或俠女人物之上;金庸在他自己創辦的「明報月刊」中發表很多關於文化大革命及香港回歸之談話都是「站在人民群眾一邊之言論」以對抗威權與霸權之霸凌,而且毫不退怯,這一點和蔡英文這幾日的表現非常類似,蔡英文今日的表現就是孟子所說的「王道」,雖然現在兩岸關係還是非常深沉陰暗,但蔡英文不計個人毀譽與利害得失最後必能克服困難戰勝「霸道」掃除台灣國內那些趨炎附勢以親共謀取私人利益之狂徒。至少蔡英文勇敢抵抗外侮已贏得許多國內外愛好民主自由人權之士之肯定與尊敬;作為中華民國台灣的總統,蔡英文是稱職負責有擔當的,她絕不像馬英九一樣和稀泥混水摸魚、魚目混珠,老共根本不准他「一中各表」他卻混水摸魚拿「一中各表」欺騙世人謀取自己的私人利益,真是無恥到極點;從習近平元月二日發表公開談話後看國民黨人的表現,真沒人能像蔡英文如此英勇果決犀利的發表對抗習近平的談話(蔣萬安原是支持蔡英文談話的但後來轉彎了),所以這些國民黨人都沒力沒氣能保台護台,如此看來2020年還是讓蔡英文來承擔保台護台的重責大任吧!蔡英文總統萬歲!(作者郭憲鈴係大成報總主筆、曾任全國營造公會總幹事、現任台灣國策研究會會長)(本專欄言論非代表本報立場)


即時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