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聞】
華小綻放「科學教育」光與熱 科學結合生活實境議題 培育孩子問題解決能力
2022-08-18

(勁報記者張亞痕/臺中報導)華盛頓小學今年共有物理組、化學組、數學組同步薦送全國科展,從市賽一路拼搏至最高榮譽殿堂,實力優異的校隊選手師生們不僅連續兩年蟬聯化學組全國第一名,物理組也榮獲第二名佳績,團隊更代表臺中市贏得學校團體獎國小組第一名、TDK文教基金會獎第一名,創下華小科展歷史新紀錄。

化學組去年榮獲全國科展第一名,今年在梁元菁老師與黃久倫老師饒富經驗的紮實指導下,6位校隊選手們以作品「『飯』科學~探討米飯的抗性澱粉形成條件」,從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議題,研究如何減醣吃飯、維持健康的化學奧秘,再度贏得評審的青睞,蟬聯全國第一名寶座。

物理組今年的作品「水箱『滿』『隔』『形』」~探討運水車翻覆因素」,從學生好奇「運水車」的翻覆事件,開始探究「水箱」的設計,在蕭宇青老師與李天佑老師的陪伴下,6位校隊選手反覆實驗、推理論證,逐步歸納出他們的研究發現,由下而上的作品也榮獲第二名的肯定。

華小學生在今年的全國科展競賽過程中,展現了驚人的科學探究能力,更將生活實境中的時事議題帶入自己的研究中,強大的問題解決能力在一遍又一遍的實驗操作中,逐漸成為學習之路上最堅韌的生命動力和能量,陪伴著他們一步步成長。

其中,化學組第一名:「飯」科學~探討米飯的抗性澱粉形成條件
獲獎學生:曾鉯文、賴羿棠、林岦絨、邱崇祐、陳愛澧、江宇翔
指導老師:梁元菁老師、黃久倫老師

首先,讓我們聚焦在化學組師生的作品--「飯」科學~探討米飯的抗性澱粉形成條件。由於近幾年來減醣飲食成為減重妙方,抗性澱粉更是熱門關鍵字。鎖定了這個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研究方向之後,梁元菁老師和黃久倫老師便帶著孩子們針對臺灣飲食習慣中的主食「米飯」,藉由探究整理出米飯產生抗性澱粉的最佳條件,讓大家可以輕鬆吃飯、維持健康。

孩子們先以智高積木組裝自製檢測儀器,來比較蓬萊米、在來米、圓糯米、長糯米的黏硬度,再檢測米飯中的葡萄糖含量,結果發現直鏈澱粉含量越高的米,當抗性澱粉增加時,米飯會變硬、黏度下降;煮米時的水量或添加油脂、醋及食鹽,都能增加抗性澱粉的形成。

孩子們在不同的實驗中詳盡記錄各種數據,認真研究、相互討論的專注模樣,猶如專業的米飯專家,為我們找出生活中關於化學的奧秘。

另外、物理組第二名:水箱「滿」「隔」「形」~探討運水車翻覆因素
獲獎學生:石宇恩、張庭維、金承佑、李芝嫻、陳芃安、張良琛
指導老師:蕭宇青老師、李天佑老師

蕭宇青老師和李天佑老師帶著物理組的校隊選手們討論想要研究的方向時,運水車翻覆的新聞,讓大家膽戰心驚,為什麼運水車會翻覆成四輪朝天?消防車的水又為何低於半滿水位時,需要漏光比較安全?於是水箱「滿」「隔」「形」~探討運水車翻覆因素,成為本次科展的鎖定焦點。

在五年級自然【力與運動】中,孩子們得知物體受力時,運動狀態可能會改變。於是從探討水箱的水重,水箱有無隔間及水箱形狀對運水車行駛時的車速變化影響有哪些?透過自製傾斜穩定度檢測器,師生們發現不同水量下,半滿水位的八角柱水箱,所能承受的翻覆角度最小,因為水往低處流,水又比空氣重,造成重心偏移而翻覆;相同水量下,重心最低的三角柱水箱能夠承受最大的翻覆角度。

實驗結果發現,裝滿水、有隔間、都可以降低水的搖晃程度,減少水的質心因慣性流動而不斷偏移中心的機會,可以降低車子翻覆的機率。

當新聞不再只是新聞,而是全心全意想要一探究竟的生活實境議題,問題解決能力在參與科展競賽的過程中,成為孩子身上閃耀發光的成長標記,讓人激賞不已。

即時新聞: